
(1).高峻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嶄巖嵾嵳。”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留田行》:“循聽一何矗矗。”《明史·外國傳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鎮王國。” 清 錢謙益 《王師二十四韻》:“豐碑并崇廟,矗矗夕陽西。” 康有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者》詩:“桂山矗矗桂樹直,神秀啟闢必有先。”
(2).重疊貌。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詩:“魚腥矗矗橋邊市,花暗深深竹裡窗。” 宋 司馬光 《夏夜》詩:“溽暑鬱不開,矗矗雲萬疊。” 清 曹寅 《望雨謠》:“海雲矗矗吹龍風,玄芝倐變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玳瑁報恩》:“ 熊 ( 熊元 )見魚口中氣矗矗成雲,異之。”
“矗矗”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高聳的樣子
形容物體直立、高峻的狀态。例如:
重疊、層疊的樣子
強調物體密集排列或層層堆疊的形态。例如:
補充說明
“矗”本義為直立(會意字,三“直”疊加),作動詞時指直立,作形容詞則形容高聳。疊用“矗矗”既強化了視覺高度,也可引申為密集排列的意象。
矗矗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高聳挺立、顯眼突出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山峰、樓閣、高塔等高大物體。
矗矗由“目”和“矢”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畫。
矗矗的古體字寫作“矗”,是“坴”的本字,是由一座高山上有人射箭,箭矢矗立在山頂上的形象所得來的。
矗矗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相同,都是“矗矗”。
在古代,矗矗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字形寫作“矗”,在字形上更加簡化,沒有“目”的部分,隻留下了“矢”的右半部分。
1. 山脈矗矗,雲霧飄逸,美不勝收。
2. 高樓大廈矗矗,聳立在城市的中央,給人一種莊嚴、威嚴的感覺。
1. 矗立:形容物體高大挺拔地直立。
2. 矗秀:形容植物茂盛、高大。
3. 矗瞪:形容眼神或目光凝視或瞪視着某人或某物。
1. 高聳:形容物體高大突起。
2. 挺拔:形容物體筆直而高大。
3. 屹立:形容物體穩定地直立。
1. 低矮:形容物體矮小,沒有高聳突起的樣子。
2. 平躺:形容物體平卧在地面上,沒有直立的姿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