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述的意思、紀述的詳細解釋
紀述的解釋
記載叙述。紀,通“ 記 ”。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寵傳褒詔,喜動鄰封,方屬沉緜,難辭紀述。”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時公已緻仕在 潁川 ,以其間紀述有未欲廣者,因盡删去之。” 朱自清 《中國歌謠》:“客籍人有一種風俗,很有可紀述的價值的。”
詞語分解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 述的解釋 述 ù 講話,陳說,叙述。述評。描述。論述。綜述。述職。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順行:“報我不述”。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紀述"是漢語中具有明确語義功能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為系統記錄與客觀陳述。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七版)的定義,該詞由"紀"(記錄、整理)與"述"(叙說、陳述)兩個語素構成,指對事件、現象或曆史過程進行條理清晰的文字記載。
在具體應用中包含三個語義層次:
- 客觀記錄性:強調對事實的忠實呈現,《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引《左傳·成公十四年》"微而顯,志而晦"的注疏,指出紀述需保持"事核而言直"的實錄原則
- 系統性要求:要求記載内容具有時序連貫與邏輯關聯,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特别強調"紀述之文須具經緯,方成體統"的編纂準則
- 文體指稱性:作為名詞使用時,可指代史書中的特定體例,如《史記》本紀與列傳并稱"紀述之體"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多集中于學術著作、曆史文獻及公文寫作領域,其權威性源于對事實的客觀呈現與邏輯編排的雙重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紀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紀述”指記載和叙述,其中“紀”通假為“記”,二字在古代文獻中常通用。該詞多用于描述對事件、風俗或曆史的系統性記錄。
2.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如唐代司空圖的《解縣新城碑》提到“難辭紀述”,指對事件的詳細記錄。
- 文學研究:朱自清在《中國歌謠》中用“紀述”描述客籍人風俗的記載價值。
- 修訂與删減:宋代朱弁在《曲洧舊聞》中提及對紀述内容的篩選,說明其嚴謹性。
3.字形與結構
- “紀”為左右結構,“述”為半包圍結構,組合後強調以規範形式記錄内容。
- 需注意“紀”在此處僅表示“記錄”,而非“紀律”等引申義。
4.權威來源對比
- 高權威網頁(如、3)均以古籍和現代學者用例佐證,而低權威網頁(如-7)多為重複釋義,建議優先參考前者。
5.常見誤區分辨
- 現代漢語中,“紀”與“記”已分化,但“紀述”作為固定搭配仍保留古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查閱《漢典》或相關研究文獻(來源:、3)。
别人正在浏覽...
扒釘伴遊包畜悲絲逋祿部填側腳裡策事秤毫重婚辭訴彫棠峒戶風檐風漪鉻鋼古兒汗骸骼駭惶海夷道橫敢嘉笾界尺解固京朝官絶好糧塗料綽口露桁綸組緑瑩瑩馬趼馬鲛漫山梅豆媚世鋪房請止曲解認屐啬恡沙發榻山隈舍道用權神聖深意雙鈎鼠耗睡袍鐵藓挺立投機取巧圖害聞雞人我山誣鑿小使車邪氣鞋套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