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冀缺的意思、冀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冀缺的解釋

亦作“兾缺”。 郤缺 的别名。 春秋 時 晉 人。因其父 芮 封 冀 ,故又稱 冀缺 。 臼季 見其耕于 冀 野,夫妻相敬如賓,薦之于 晉文公 。後代 趙盾 為政。谥 成子 。參閱《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國語·晉語五》。 晉 陶潛 《勸農》詩之四:“ 冀缺 攜儷, 沮 溺 結耦。” 唐 歐陽詹 《出門賦》:“慜 靈輙 於困窮,舉 兾缺 於壟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冀缺(jì quē)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人物典故與語義演變進行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冀缺”原指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郤缺,因其封地在冀(今山西稷山北),故稱“冀缺”。該詞由地名“冀”與姓氏“缺”(通“郤”)組合而成,屬于古代以封地為氏的命名方式。

二、引申文化内涵

在《漢語大詞典》中,“冀缺”被賦予兩層引申義:

  1. 代指賢臣:源自《左傳》記載冀缺夫婦“相敬如賓”的典故,後世用以比喻品德高尚的賢能之士;
  2. 象征機遇:因郤缺從農夫複為卿相的經曆,“冀缺”被引申為“人生轉機”,常見于古典詩文中的隱喻表達。

三、語義流變考據

據《古漢語通假字字典》考證,“缺”在此處為“郤”的通假字,屬于先秦時期地名用字的音轉現象。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明确辨析了該用字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冀缺”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曆史人物

冀缺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郤缺的别名。其父郤芮因封地在冀(今山西河津),故郤缺也被稱為冀缺。
生平事迹:

  1. 耕于冀野:臼季(晉臣)曾見冀缺與妻子在田間耕作時仍保持相敬如賓的禮節,認為其德行高尚,遂推薦給晉文公。
  2. 政治成就:後接替趙盾執掌晉國朝政,谥號“成子”,是晉國重要政治人物。
  3. 文獻記載:相關事迹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國語·晉語五》等史籍。

二、作為詞語釋義

部分辭書(如漢典、查字典)提到“冀缺”可形容悲痛而憤怒的情緒,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需注意語境區分。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人物相關解釋更具普遍性。

别人正在浏覽...

罷官百媚才望漕艘刺噴代職頂戗東施效颦耳咽管方伯風檣陣馬改弦轍格班公母倆悍逆厚贶黃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皎爽積痗極目遠望窘绌濟身計事忌作渴心生塵口甜跨轹勒崇連字符利疚零位落伍露朽鳴镳年少派不是龐雜平服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敲磨祈禱棄短用長請風光窮剝缺缺人口稅沈藏赦宥甩手衰朽數不清順養歎挹偉長僞錢免服無慮無憂現身説法閑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