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冀缺的意思、冀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冀缺的解釋

亦作“兾缺”。 郤缺 的别名。 春秋 時 晉 人。因其父 芮 封 冀 ,故又稱 冀缺 。 臼季 見其耕于 冀 野,夫妻相敬如賓,薦之于 晉文公 。後代 趙盾 為政。谥 成子 。參閱《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國語·晉語五》。 晉 陶潛 《勸農》詩之四:“ 冀缺 攜儷, 沮 溺 結耦。” 唐 歐陽詹 《出門賦》:“慜 靈輙 於困窮,舉 兾缺 於壟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冀缺”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曆史人物

冀缺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郤缺的别名。其父郤芮因封地在冀(今山西河津),故郤缺也被稱為冀缺。
生平事迹:

  1. 耕于冀野:臼季(晉臣)曾見冀缺與妻子在田間耕作時仍保持相敬如賓的禮節,認為其德行高尚,遂推薦給晉文公。
  2. 政治成就:後接替趙盾執掌晉國朝政,谥號“成子”,是晉國重要政治人物。
  3. 文獻記載:相關事迹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國語·晉語五》等史籍。

二、作為詞語釋義

部分辭書(如漢典、查字典)提到“冀缺”可形容悲痛而憤怒的情緒,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需注意語境區分。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人物相關解釋更具普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冀缺的意思

《冀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希望得到但又缺少的東西。它描述了人們心中渴望所追求的事物,但現實中又無法實現的心理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冀」的部首是「冖」,并且它是由「冫」和「米」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筆畫數是4畫。 「缺」的部首是「缶」,并由「缶」和「夬」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7畫。

來源

《冀缺》源于《詩經·周南·關雎》中的一句詩:「冀其友聲,缺其鄰裡。」大意是希望能夠聽到朋友的聲音,卻缺少鄰裡的同伴關系。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誼渴望而又失落的心情。日後,這個詞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人們追求但無法實現的心願。

繁體

《冀缺》的繁體字書寫為「冀缺」,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常常使用篆書進行書寫,因此古時候的「冀缺」寫法為「冀缺」。

例句

1. 他總是冀缺着更高的職位,但實際上卻沒有做出任何努力。

2. 孩子們期望着寒假的遊玩,但由于家庭經濟困難,他們隻能冀缺着。

3. 人們都冀缺着和平的生活,可是戰争卻依然存在。

組詞

1. 冀望:希望、期待。 2. 缺失:不完整、欠缺。 3. 冀求:渴望、追求。

近義詞

1. 渴望:期待、盼望。 2. 期盼:期待、盼望。 3. 殷切:非常渴望、熱切。

反義詞

1. 滿足:滿意、達到要求。 2. 實現:完成、達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