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歎觀止的意思、歎觀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歎觀止的解釋

見“ 嘆為觀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歎觀止”是“歎為觀止”的緊縮形式,屬于漢語成語,常用于書面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來源 “歎觀止”原寫作“歎為觀止”,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劄在魯國觀賞樂舞,看到《韶箾》時贊歎“觀止矣”(意為“看到這裡就足夠了”),認為其藝術高度已達極緻,無需再看其他。後世以“歎為觀止”形容事物美好到極點,令人贊歎。

2. 結構解析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藝術、自然景觀、才華成就等領域的極緻表現,例如:

4. 常見誤用提示

例句: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技藝精湛,飛天形象飄逸靈動,令人歎觀止。
(注:實際使用中更常用完整形式“歎為觀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歎觀止》的意思

《歎觀止》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對某事物感到非常驚歎、贊歎,以至于再也無法用言語表達。可以說,《歎觀止》是對某種極為美好、驚人或震撼的事物印象深刻的一種表達方式。

《歎觀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歎觀止》的拆分部首是「又」和「⺾」。 「又」是右手,而「⺾」是草字頭。 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又」的筆畫數為2,「⺾」的筆畫數為12。

《歎觀止》的來源

“歎”字本義指的是氣息從喉嚨裡出來時發出“啊”的音。後來引申為吐出或發出聲音。而“觀”字本義是看、看望、觀看,指用眼睛專心地察看、審視。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在看到令人驚歎的事物時發出深深的感歎。

《歎觀止》的繁體

《歎觀止》的繁體字為「歎觀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歎觀止》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由于古代文獻較為繁雜且多樣,具體的寫法因時代和寫字者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給出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

《歎觀止》的例句

1. 他的演講非常精彩,令人歎觀止。

2. 這幅畫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實在是歎觀止。

3. 那個藝術家的作品給人一種歎觀止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個神奇的世界。

組詞

1. 歎為觀止:表示對某事物感到非常吃驚、贊歎。

2. 觀看:指用眼睛看某物,聚精會神地注視某物。

3. 不可思議:形容某事物難以被理解或解釋,超出了常人的思維範疇。

近義詞

1. 驚歎:表示對某件事情感到非常震驚、驚奇。

2. 大開眼界:指經曆某種事物後獲得了全新的認知和見識。

3. 令人矚目:指某種事物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注意。

反義詞

1. 普通:指某事物或情況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2. 平凡:形容某事物普通、常見,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3. 無趣:指某事物乏味、缺乏吸引力,沒有引起興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