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问诸水滨的意思、问诸水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问诸水滨的解释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 齐侯 以诸侯之师侵 蔡 。 蔡 溃,遂伐 楚 。 楚子 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 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 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 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若夫 昭王 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 问水滨 ”。 元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之二:“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问诸水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释义

该成语字面意为“到水边去问(这件事)”,比喻推卸责任或表明事情与己无关。含贬义,常用于指责他人不承担应尽义务。


出处与典故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诸侯联军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者质问缘由。齐国管仲以楚国未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南巡溺死汉水为由发难。楚国使者回应:“昭王溺亡一事,您该去问水边的人(即与楚国无关)。”(原文:“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


结构与用法


核心要点

  1. 责任推脱:强调事件与自身无关,拒绝担责。
  2. 历史背景:源于诸侯争霸中的外交辞令,体现古代政治博弈的智慧。
  3. 语境适用: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含批评意味。

如需更完整典故分析,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向江河湖海之滨的居民询问某事,也可指向水边的人提问。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部首:问(wèn)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属于“人”字旁。诸(zhū)是上下结构的汉字,属于“言”字旁。水(shuǐ)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属于“水”字旁。滨(bīn)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属于“水”字旁。

笔画:问有9画(横2竖4折1),诸有9画(竖2横6折1),水有4画(横2竖2),滨有13画(竖2横9折2)。

来源:问诸水滨最早出自《国语·齐语下》:“问于诸水滨曰:无毋祭?”

繁体:問諸水濱

古时候汉字写法:問諸水濱

例句:他经常到江边去问诸水滨,想要了解水上的情况。

组词:江滨、海滨、湖滨、河滨等。

近义词:询问江滨、拜访滨水等。

反义词:不问水滨、自己探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