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器車的意思、器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器車的解釋

謂器與車。器,指銀甕丹甑之類;車,指山車垂鈎之類。古代認為是盛世出現的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 鄭玄 注:“器謂若銀甕丹甑也。” 孔穎達 疏:“按《禮緯鬥威儀》雲:‘其政太平,山車垂鈎。’注雲:‘山車,自然之車;垂鈎,不揉治而自圓曲。’” 漢 班固 《白6*虎通·封禅》:“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陵出異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車,澤出神鼎。”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天瑞降,地符升,澤馬來,器車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器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器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傳說中象征祥瑞、太平盛世的器物,常與“祥瑞”“德政”等概念相關聯。以下是基于權威典籍和辭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器”指有特定功用的器具,“車”指交通工具。合稱“器車”并非指實用車輛,而是特指一種自然生成、不假人工的瑞物,形制如車而載有器物,出現于太平治世。

  2. 祥瑞象征

    據《禮記·禮運》記載:“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 此處的“器車”與醴泉、龍馬等并列,被視為聖王德政感召天地所現的吉兆,象征政通人和、天下大治。

    (《禮記·禮運》)


二、文獻考據

  1. 古籍注疏

    • 東漢鄭玄注《禮記》稱:“器車,謂民有至德,則地出車,形如曲轅辇。” 強調其自然天成、非人力所造的特性。

      (鄭玄《禮記注》)

    • 《宋書·符瑞志》進一步描述:“器車,王者德澤廣被則現。其車圓曲,不煩駕馭,自載器物而行。” 賦予其“仁政感應”的政治寓意。

      (《宋書·卷二十八·符瑞志》)

  2. 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器車”為:“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之車,謂王者德澤廣被,方有山車之瑞。” 明确其作為文化符號的定位。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045頁)


三、文化引申

“器車”在後世文學中演化為盛世的代稱。如唐代柳宗元《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以“器車還于靈嶽”喻指天下歸心,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處士卑。一事平生無齮龁,但開風氣不為師”亦暗含對“器車之世”的追慕。

(《柳河東集》卷三十八)


四、現代應用

該詞今多見于曆史研究、文化典故引用及古籍譯注中,如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注釋即援引鄭玄之說,強調其祥瑞屬性。

(中華書局《禮記譯注》)


結論:“器車”是承載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的特殊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典籍記載與曆史語境,核心指向太平治世出現的自然祥瑞,具有鮮明的文化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器車”是古代文獻中象征祥瑞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器車”由“器”與“車”組成:

二、文化内涵

古代認為“器車”是盛世出現的吉兆,常與“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等祥瑞并列,體現政通人和、自然和諧。如《禮記·禮運》記載:“山出器車”,鄭玄注:“器謂若銀甕丹甑”,孔穎達進一步解釋山車為“自然之車,不揉治而自圓曲”。

三、文獻記載

  1. 《白虎通·封禅》提到“德至山陵,則山出器車”,将器車與帝王德行關聯。
  2. 南朝王融的詩文也曾引用此意象,強化其祥瑞屬性。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器車”一詞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祥瑞文化時仍有參考價值。需注意與當代“車輛器具”等字面組合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漢代谶緯文獻《禮緯鬥威儀》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齊放﹐百家争鳴辨裝筆掃千軍慚怅滄波齒耄川湄除過蹙遏等腰東軍發蒙啓滞恨惋鶴頭書宏侈洪胤還債儉以養德戟楯解祀譏斂極妙觐對九文亢眉砍殺孔子臘祭冷冰冰燎皰靈篇流遯龍魂隆平蒌藤羅瑞卿黴黧命祭難能内美内柔外剛千歲子七級芙蓉輕翰日及如狼如虎蛇虺世儒受代暑溽桃枝簟聽調危失韋陀危主莴筍無藉五星紅旗喜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