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器與車。器,指銀甕丹甑之類;車,指山車垂鈎之類。古代認為是盛世出現的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 鄭玄 注:“器謂若銀甕丹甑也。” 孔穎達 疏:“按《禮緯鬥威儀》雲:‘其政太平,山車垂鈎。’注雲:‘山車,自然之車;垂鈎,不揉治而自圓曲。’” 漢 班固 《白6*虎通·封禅》:“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陵出異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車,澤出神鼎。”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天瑞降,地符升,澤馬來,器車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器車漢語 快速查詢。
“器車”是古代文獻中象征祥瑞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器車”由“器”與“車”組成:
古代認為“器車”是盛世出現的吉兆,常與“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等祥瑞并列,體現政通人和、自然和諧。如《禮記·禮運》記載:“山出器車”,鄭玄注:“器謂若銀甕丹甑”,孔穎達進一步解釋山車為“自然之車,不揉治而自圓曲”。
現代語境中,“器車”一詞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祥瑞文化時仍有參考價值。需注意與當代“車輛器具”等字面組合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漢代谶緯文獻《禮緯鬥威儀》等古籍。
《器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來運輸重物的車輛。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車”和“器”。它的筆畫數是八畫。
《器車》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上》。在古代,人們為了便于搬運重物,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車輛,器車就是其中一種。在古代中國,運輸工具主要以馬車和人力車為主,這些車輛被稱為器車。
《器車》的繁體字為「器車」,字形上使用了「車」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器車」這個詞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車”的上方有一個二點水,表示車輛底部的輪子,而“器”則沒有變化。
1. 這輛器車可承受很重的貨物。
2. 古代的器車運輸效率很低。
1. 組詞:運輸車輛、農具車、載重車。
2. 近義詞:車輛、運輸工具。
3. 反義詞:輕便車、自行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