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陽曆的意思、太陽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陽曆的解釋

即陽曆。曆法的一種。年的長短依據天象,平均長度約等于回歸年,月的長短則是人為規定。現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陽曆創始于 羅馬 (公元前46年),後經教皇 格列高利十三世 于1582年命人修訂,而成目前所用的陽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準制定的曆法系統,其核心依據是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變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太陽曆又稱"陽曆",通過設置閏年調整歲差,使曆年長度與回歸年基本吻合。

從曆法結構分析,太陽曆具備三大特征:其一,以春分點作為年度起點,将全年劃分為12個月,每月天數通過觀測太陽黃道經度确定;其二,設置閏日機制,如格裡高利曆每400年置97個閏日,使年平均長度達365.2425天,與回歸年誤差僅26秒;其三,節氣系統精确對應太陽黃經,如冬至點位于黃經270°,清明位于黃經15°。

我國現行的公曆體系源自1582年推行的格裡高利曆,該曆法繼承儒略曆基礎并改良閏周規則。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現行太陽曆與回歸年的誤差周期長達3323年,具備極高的天文精度。相較于中國傳統農曆(陰陽合曆),太陽曆更側重農時季節的準确對應,如春分、秋分分别對應晝夜平分點。

在曆法發展史上,古埃及太陽曆(公元前4236年)首創365日年制,瑪雅曆法則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長計曆系統。現代天文學研究表明,太陽曆的精确化進程始終與圭表測影、渾儀觀測等天文儀器發展同步演進。

網絡擴展解釋

太陽曆(又稱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制定的曆法,其核心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與别稱
    太陽曆的英文名稱為"solar calendar",中文别稱"陽曆",其制定依據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回歸年周期(約365.2422天)。

  2. 結構特點

    • 一年分為12個月,月份長度人為規定,與月相無關,無法反映朔望月變化。
    • 平均曆年長度接近回歸年,通過設置閏年(如公曆每4年一閏)調整誤差,确保季節與日期對應穩定。
  3. 曆史發展
    現代公曆起源于公元前46年的羅馬儒略曆,後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修訂為格裡高利曆,成為國際通用曆法。其誤差極小,每3300年僅差1天。

  4. 實際應用
    當前全球通用的公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如中國的法定曆法。它以太陽黃道位置劃分四季,便于農業和日常生活規劃,與農曆(陰曆)形成互補。

  5. 優缺點
    優點:季節對應精确,便于長期氣候預測;缺點:無法體現月相變化,與部分傳統文化(如農曆節日)脫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太陽曆與陰曆的區别或閏年具體規則,可參考相關曆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爆發音弁服編摩播光波斯齒少氣銳癡坐蟲雕寵賞丑表功抽擢春祭純熟當顱道理兜末香該辨古今國成寒飔豪子河圖雒書槐國蟻昒怳枷棒重記誦科學家虧害穭谷鱗文犁塗馬踩車茅舍沒眼色民主沐雨栉風棚巷飄浮旗靡轍亂懃懇琴瑟和好乞養柔娥燒牛剩馥殘膏受氣包授堂鼠瘡攤認陶家柳天誡亭隊往來體枉問文梭無所措手下落不明香椀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