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阙翦的意思、阙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阙翦的解釋

削弱,損害。《左傳·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 楊伯峻 注:“據 餘蕭客 《古經解鈎沉》所引 宋 本 孔 疏,闕翦為損害之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阙翦”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阙”和“翦”二字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阙”本義指宮門兩側的高台,引申為缺漏、空缺,如《論語·子路》中“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即用此義;“翦”通“剪”,原指修剪羽毛,後泛指剪除、消滅,如《左傳·成公十三年》中“又欲阙翦我公室”即指削弱公室勢力。

從構詞法分析,“阙翦”屬于同義複詞結構,二字均有削減、去除的語義特征。在先秦典籍中多用于描述對政治勢力或軍事力量的削弱,例如《春秋左傳注》中記載鄭國大夫子産“将襲鄭,夫人将啟之,既而阙翦焉”,此處特指消減敵方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時仍需準确理解其“削弱、損害”的核心語義。《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強調,類似“阙翦”的複音詞往往需要結合具體語境解讀,避免望文生義。

網絡擴展解釋

“阙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阙翦”意為削弱、損害或摧毀、鏟除,多用于描述對公室、社稷等國家根基的破壞行為。該詞由“阙”(毀壞)和“翦”(同“剪”,鏟除)兩字複合而成,強調通過破壞手段達到損害目的。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 此句描述秦國對晉國公室勢力的削弱企圖。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引宋本孔疏,明确将“阙翦”解釋為“損害”。

三、字義分解

  1. 阙(quē):本義為宮門兩側的樓台,引申為“毀壞”“缺失”。如《周禮》中“若阙地及泉”指挖掘土地。
  2. 翦(jiǎn):通“剪”,意為剪除、消滅,如《禮記·文王世子》中“不翦其類也”。

四、近義詞與語境

在古籍中,“阙翦”常與“傾覆”連用,近義詞包括摧殘、削弱、颠覆等。其使用場景多涉及政治鬥争或軍事沖突中對敵方勢力的破壞。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楊伯峻注本(來源、3、5)。

别人正在浏覽...

白書八節風襃化标下并威偶勢賜勳村拗淡而無味丹镞東顧翻閱沸天風龍陣鳳台鳳繡公闱瓜綿廣寒仙桂枝估評駕海建卯月進讨酒瘋子郡廳舉事卡路康莊境儈牛快鋭來喻靈居柳腰蓮臉隆佑悶打孩摩登伽女謀夫排練叛渙烹狗巧詐耆阇崛山青祥跂坐颡根森列聖品帥甸庶女叫天四飲探花宴歎重桃丹騰夷鐵硯銅音枉死羅城霧绡雲縠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