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阙翦的意思、阙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阙翦的解釋

削弱,損害。《左傳·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 楊伯峻 注:“據 餘蕭客 《古經解鈎沉》所引 宋 本 孔 疏,闕翦為損害之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阙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阙翦”意為削弱、損害或摧毀、鏟除,多用于描述對公室、社稷等國家根基的破壞行為。該詞由“阙”(毀壞)和“翦”(同“剪”,鏟除)兩字複合而成,強調通過破壞手段達到損害目的。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 此句描述秦國對晉國公室勢力的削弱企圖。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引宋本孔疏,明确将“阙翦”解釋為“損害”。

三、字義分解

  1. 阙(quē):本義為宮門兩側的樓台,引申為“毀壞”“缺失”。如《周禮》中“若阙地及泉”指挖掘土地。
  2. 翦(jiǎn):通“剪”,意為剪除、消滅,如《禮記·文王世子》中“不翦其類也”。

四、近義詞與語境

在古籍中,“阙翦”常與“傾覆”連用,近義詞包括摧殘、削弱、颠覆等。其使用場景多涉及政治鬥争或軍事沖突中對敵方勢力的破壞。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楊伯峻注本(來源、3、5)。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阙翦

阙翦(què j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阝(阜)和兼。它的拆分部首是“阝”,拼音是“fù”,意為城牆;它的拆分筆畫是“阜、毛、亅”,共13畫。而“兼”則拼音為“jiān”,意為兼并、兼官。因此,整個詞語“阙翦”的意思是兼并或者排除官員。

“阙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阙”是指建築物的出口,也可以引申為排除。而“翦”則指割取、切除。因此,“阙翦”在古代常指免除或者罷免官員的權力。

在繁體字中,阙翦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代漢字寫法中,“阙翦”這個詞語是有一定變化的。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字形為“阡省㔾㠯”。而在漢字的進一步演變中,逐漸發展為現代的“阙翦”。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展示“阙翦”在語境中的應用:
1. 在古代,皇帝有權利阙翦官員的職位。
2. 現代政府也有權力阙翦腐敗的官員。

一些與“阙翦”相關的組詞有:
1. 阙官:帝王罷免官員的權力。
2. 翦除:割取、切除。
3. 兼并:吸收、合并。
4. 解職:免除職位。
5. 罷黜:免除官職或地位。

與“阙翦”相對的反義詞是“擡舉”,意味着提拔或重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