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麵鋪”。即面店。 清 段玉裁 《戴東原先生年譜》:“先生嘗語 玉裁 雲,其年家中乏食,與麵鋪相約,日取麵為饔飱,閉戶成《屈原賦注》。”參見“ 麪店 ”。
“麪鋪”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麪鋪”是古代對面店的特定稱呼,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獻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場景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戴東原先生年譜》或《夢粱錄》等文獻來源。
《麪鋪》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麪和鋪。在漢語中,它的意思是面館,也指售賣面食的小店鋪。
麪這個字的部首是麥,它包含了11個筆畫;鋪這個字的部首是钅,它包含了11個筆畫。
麪鋪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麪指的是面條的意思,而鋪指的是售賣的地方。因此,麪鋪就是指售賣面條的地方,面館。
麪鋪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麵鋪」。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麪鋪的古代寫法為「麺舖」。
1. 他們經營着一家麪鋪,生意很好。
2. 這家麪鋪的面條味道非常正宗。
3. 我經常光顧這家麪鋪,他們的服務很好。
1. 麪店:面館。
2. 麪攤:售賣面食的小攤販。
3. 麪條:面條的一種常用稱呼。
1. 面館:售賣面食的店鋪。
2. 面店:經營面食的商店。
3. 面食攤:售賣面食的小攤位。
麪鋪的反義詞是其他非售賣面食的商店,例如酒吧、咖啡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