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甕間吏部的意思、甕間吏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甕間吏部的解釋

晉 畢卓 為吏部郎,酷嗜酒,嘗夜至鄰舍甕下盜飲,故稱。 唐 白居易 《家園三絕》之二:“ 籬下先生 時得醉, 甕間吏部 暫偷眠。”“籬下先生”指 陶潛 。參閱《晉書·畢卓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甕間吏部”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背景故事理解: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嗜酒成性的人,後常被用作自嘲或調侃醉酒狀态的表達。

二、典故來源
源自《晉書·畢卓傳》:晉代吏部郎畢卓酷愛飲酒,曾深夜潛入鄰居家偷喝新釀的酒,醉倒在酒甕旁,被主人誤當盜賊捆綁。後因其官職身份被釋放。唐代白居易在《家園三絕》中寫道:“籬下先生時得醉,甕間吏部暫偷眠”,将畢卓(吏部)與陶潛(籬下先生)并提,暗喻醉酒之态。

三、用法解析

  1. 本義:直接代指畢卓的醉酒行為,如“甕間吏部暫偷眠”(白居易詩)。
  2. 引申義:可戲谑形容貪杯或醉酒之人,例如自嘲:“今日效仿甕間吏部,貪杯誤事矣。”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官員互相包庇”,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支撐,可能是對成語的誤讀或引申聯想。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典故的原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間吏部》的意思

《甕間吏部》是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職務稱謂。它通常是指在官署中負責管理和監督甕間事務的官員。甕間是古代官署中用來儲存和保管重要文書和文件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甕間吏部》的拆分部首為甕(wèng),吏(lì),部(bù)。甕的筆畫數為9,吏的筆畫數為5,部的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甕間吏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官署内的布局和管理體系。繁體字中的寫法分别為『甕間吏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甕』字的寫法為古代器皿形狀,中間有一短柄,代表着盛物器皿;『間』字的寫法中間的橫線沒有連接,兩側的橫線向内彎曲,代表着空隙之意;『吏』字的寫法為一人從左肩向下看,右手執筆,代表了書寫和文書管理的職責;『部』字的寫法是在『貝』字的基礎上添加了『卩』兩個筆畫,代表了職能部門。

例句

《甕間吏部》這個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

他被任命為甕間吏部的主管,負責監督和管理官署中的文書檔案。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甕間吏部》相關的組詞包括:甕間(wèng jiān)、文書、檔案等。

近義詞可以是:甕庫(wèng kù)、文書館、司庫等。

反義詞可以是:内務府、財政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