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昌台的意思、文昌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昌台的解釋

唐 代尚書省之别名。 武則天 光宅 元年,改尚書省為文昌台。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遂用疇咨舊章,允懷甿誦,奪之公禮,上之於文昌臺。”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昌台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涉及天文星象與古代職官制度,以下從權威文獻角度進行解釋:


一、天文含義:文昌星官

指紫微垣中的星官“文昌”,由六顆星組成,象征文運與功名。

《晉書·天文志》明确記載:“文昌六星,在北鬥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将其釋義為“星名”,對應《史記·天官書》中“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的星象描述。古人認為其主掌天下文事,故科舉時代常以“文昌”代指功名。


二、職官含義:唐代中央官署

為唐代尚書省的别稱,是最高行政機構之一。

據《新唐書·百官志》載:“龍朔二年(662年),改尚書省曰中台,中書省曰西台,門下省曰東台……武後光宅元年(684年),複改尚書省曰文昌台。” 其職能為總領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負責政令執行。後曾改名“文昌都省”,開元初恢複舊稱。


詞源演變

“文昌”本為星官名,因寓意文治昌明,唐代借其名賦予行政機構,體現“天人相應”的傳統觀念。這一用法在《全唐文》等文獻中可見實例,如“文昌台閣”即指尚書省官員。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文昌台”是唐代尚書省的别稱,由武則天于光宅元年(684年)改定。作為中央行政核心機構,其職能包括轉發诏令、制定政令并監督執行,是連接中書門下與地方州縣的重要樞紐。

補充說明:

  1. 曆史背景:武則天執政初期推行官制改革,将尚書省更名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稱左右相,強化中央集權。
  2. 職能演變:文昌台不僅是行政中樞,還負責将中書(鳳閣)、門下(鸾台)的诏令傳達至全國,并轉化為具體政策。
  3. 名稱來源:可能與“文昌星”相關,象征文治昌明,但此說法多見于文學性解釋(如),需結合史料謹慎考據。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提到海南文昌市存在同名曆史建築,但該信息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與唐代官署名存在同名異指現象,需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尼百辣雲跋足貝書邊傍秉事酬犒綽掃從犯村父老大麓釣賢飯鼓風媒花伏貼革車割歡工分寡白黑心歪尖幌動回輪會自混天撩日胡突蟲腳鐐截翦金牓浸濡酒蟻吉兇鋸木廠擂主柳綠倫敦勉慰内輔暖坐驽筋前光奇功青霄白日窮相骨頭軀幹骨仁悌乳兒腮巴司鼎四合院綏禦陶令宅鐵硯磨穿鐵嘴鋼牙同閈頽垣敗壁烏皮無郵相懽現款嘯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