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帖的意思、俸帖的詳細解釋
俸帖的解釋
領取俸祿的憑證。《明史·周忱傳》:“京師百官月俸,皆持俸帖赴領 南京 。”
詞語分解
- 俸的解釋 俸 è 官員等所得的薪金:俸祿。薪俸。俸給(?)。俸金。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帖的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着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幹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網絡擴展解釋
“俸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領取俸祿的憑證,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 俸帖(拼音:fèng tiē):指官員用于領取薪俸的官方憑證,類似于現代的工資單或薪資證明文件。這一用法在《明史·周忱傳》中有明确記載:“京師百官月俸,皆持俸帖赴領南京”,說明明代官員需憑此憑證到指定地點(如南京)領取月俸。
其他補充說明
-
詞義争議:
-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俸帖”可能包含俸祿與差旅費的含義,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如《明史》或漢典),可能是對“帖”字的延伸解讀。
- “帖”在古漢語中可表示文書或憑證,如“請帖”“庚帖”,此處與“俸”結合後特指俸祿憑證。
-
曆史背景:
- 明代官員俸祿制度複雜,俸帖的發放與領取流程反映了當時財政管理的集中性,需通過憑證确保官員薪資的規範分配。
“俸帖”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俸祿領取憑證,其核心含義明确且與曆史文獻記載一緻。若需進一步了解明代俸祿制度或相關詞彙(如“俸祿”“差帖”),可參考《明史》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俸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授予給官員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的津貼、俸祿的文書或紙質憑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俸帖》的拆分部首是“亻”和“丿”,筆畫總共有十畫。
來源
“俸帖”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大宗伯》:“副司徒□俸帖。”(“□”為缺文之處,具體字形不詳)此處指的是賜給大宗伯的薪俸憑證。後來,這一詞彙被廣泛使用,并漸漸擴展到其他公職人員和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的薪饷憑證。
繁體
《俸帖》的繁體寫法為「俸帖」。
古時候漢字寫法
《俸帖》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他領到了一份高額的俸帖,因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組詞
俸祿、薪俸、發帖、工資、工資單
近義詞
酬金、報酬、薪資、薪酬
反義詞
無酬、無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