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藤的意思、赤藤的詳細解釋
赤藤的解釋
又名紅藤。産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驅蟲利便。 唐 白居易 《蠻子朝》詩:“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軍繫金呿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省藤》﹝集解﹞引 陳藏器 曰:“﹝赤藤﹞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縛物,片片自解也。”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藤的解釋 藤 é 指“白藤”、“紫藤”:藤條。藤椅。藤床。 〔藤黃〕.常綠喬木,莖高達二十米,樹脂黃色,有毒;.這種植物的樹脂,可作國畫顔料。 泛指匍匐莖或攀援莖: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順藤摸瓜。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赤藤”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植物屬性
赤藤又名紅藤,是一種生長在南方山中的藤本植物。其表皮呈赤紅色,質地堅韌,古代常用來制作手杖。此外,它的汁液可煮服,具有驅蟲、利便的藥用功效。
-
典籍記載
- 唐代白居易的詩中提及“赤藤杖”,表明其作為日常用具的曆史悠久。
- 《本草綱目》記載其“皮赤,大如指,堪縛物”,說明其物理特性和實用價值。
二、延伸用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赤藤”作為成語,比喻“心地善良、性情溫和”。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三、總結
赤藤的核心含義指向一種紅色藤本植物,兼具實用與藥用價值;若涉及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本草綱目》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藤(chì téng)一詞的意思是紅色的藤蔓。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赤(chì)表示紅色,藤(téng)表示藤蔓。赤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赤籐。
赤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赤藤可以寫作赤﨑,其中的﨑表示烏藤,即指藤蔓。這個字形在現代已經很少見到了。
以下是一個使用赤藤的例句:我家後院的籬笆上長滿了赤藤,給整個院子增添了一片紅色的景象。
赤藤的組詞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自由搭配。比如,可以組成赤藤花(紅色的藤蔓花朵)、赤藤架(用來支撐藤蔓的架子)等等。
關于赤藤的近義詞可以是紅藤、紅蔓等,因為它們都可以表示紅色的藤蔓。而赤藤的反義詞可以是綠藤,因為綠色和紅色相反。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