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簡的意思、緑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簡的解釋

綠章。舊時道士祈天時用青藤紙所寫的表文。 唐 韋應物 《清都觀答幼遐》詩:“粲然顧我笑,緑簡發新章。” 宋 劉克莊 《紫澤觀》詩:“祭星緑簡親書字,避客青衣密揜關。”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四折:“老奴感老相公視如己子……隻是俺已登名緑簡,落籍黃塵,要留也留不得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簡,古漢語詞彙,原指綠色竹簡,後引申為典籍、文書的代稱。其具體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結構與本義 「緑」為「綠」的異體字,許慎《說文解字》釋:「帛青黃色也」,本指絲織品的青黃色。「簡」從竹,《說文》稱:「牒也」,指用于書寫的狹長竹片。二字組合特指經過特殊染制或自然呈綠色的竹簡,如《漢書·藝文志》載「書用緑簡」,可見其作為早期書寫載體的功用。

二、引申義項

  1. 典籍象征:因古代重要文獻多書于簡冊,如《禮記·中庸》注疏提及「緑簡載禮」,漸成經典文獻的代稱。
  2. 官文書體:唐代杜佑《通典·職官》記載「緑簡錄敕令」,特指官方頒布的綠色封皮诏令文書。
  3. 道教文獻: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載「靈寶緑簡」之說,道教典籍中多指承載秘法的綠色符箓。

三、文化意象 其綠色特征在文學創作中形成特殊意象,如王勃《乾元殿頌》「緑簡凝霜」,既寫實物又喻文獻傳承之莊重。考古發現如敦煌遺書中的染色簡牍,佐證了古代文獻處理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

“緑簡”是古代道教儀式中使用的一種特殊文書,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緑簡”即“綠章”,指道士在祈天儀式中用青藤紙書寫的表文()。其名稱來源于書寫材料的顔色和載體:

文獻用例

該詞在曆代詩文中有明确記載:

  1. 唐代韋應物《清都觀答幼遐》提及“緑簡發新章”,描述道士撰寫表文的情景()
  2. 宋代劉克莊《紫澤觀》記載“祭星緑簡親書字”,展現祭祀場景()
  3. 明代梅鼎祚《昆侖奴》用“登名緑簡”比喻脫離塵世()

讀音說明

存在兩種常見讀音:

建議采用現代标準讀音lǜ jiǎn。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道教典籍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邑白玉京闆帶蚌珠避寂兵謀博實伯俞不明事理不遷蠶弄岔流杈子糞車路馳年酬辨出入境彈毫獨個梵聲粉堞鳳箋糞坑腹面槁死公奉公善孤棟黃旄劍合稷祠偈句樛蟠酒頭涓淺蠟燭花冷凝龍轅路門學路照瞄準目的論木樓弄舌畔廢抛數毗盧帽破氣愆犯犬馬之力讓廪神差鬼使石沉大海是今統府塗改屯蒙沃實無群小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