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诿卸的意思、诿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诿卸的解释

[shirk] 推卸[责任]

详细解释

推卸(责任)。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小国换约》:“推其词意,始则諉卸,末寓讥弹,中则似谓 天津 所定条约皆可一律准行。其居心殊不可问。” 梁启超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既有国会监察,权限明则责成专,虽欲諉卸而不能。” 阿英 《水灾》:“省政府虽说‘未敢稍存诿卸’,小民实在是言之痛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诿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基本含义

指推脱、逃避责任或过错,将本应自己承担的义务转嫁他人。该词强调缺乏担当的态度,常见于批评或劝诫语境。

2.详细解释

3.使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批评工作中推诿塞责的现象,或讨论道德责任问题。例如:“面对错误应勇于承担,不可诿卸于人。”。

4.相关词汇

5.发音与注音

总结来看,“诿卸”是一个带有负面评价的词汇,常用于强调责任归属问题,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批评或劝诫意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诿卸,是一个含有负面意义的词汇,表示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行为。该词可以拆分为“讠”和“卸”两个部分,其中“讠”是“言字旁”,指示与言语有关,而“卸”则表示将某种负担或责任卸下来。 “诿卸”一词源于汉语,用于描述某人试图回避自身过失或失败的责任,而将其归咎于他人。这个词在日常交流或正式场合中使用,以警示人们不要推卸责任或逃避承担个人行为带来的后果。 《诿卸》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諉卸」。这种不同的写法并不改变词义,只是在字形上有所变化。 古代汉字对于《诿卸》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根据《康熙字典》,《诿卸》可以写作「謂卸」,其中的「謂」在古代意为“称呼”或“说话”,与现代的“讠”字旁类似。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了《诿卸》一词的使用和意思:他总是试图诿卸自己的错误行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与“诿卸”相关的词汇有:推卸、推脱、推责,它们的意思非常相似,都指责备他人或试图逃避责任。而反义词则是承担、负责、担当,它们表示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的态度。 通过分析《诿卸》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以及例句等方面的信息,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使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个词汇,避免不必要的责任推卸,更加积极地承担个人行为带来的后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