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危言逆耳的意思、危言逆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危言逆耳的解釋

正直的規勸聽起來不順耳。 明 李東陽 《太白行》:“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讎。危言逆耳誰為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危言逆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正直的規勸或警示性話語聽起來令人不舒服,但往往具有實際意義或真實性。該成語由“危言”(警告性言論)和“逆耳”(不順耳)組合而成,強調忠告雖刺耳卻可能對聽者有益。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明代李東陽的《太白行》:“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仇。危言逆耳誰為謀?”。詩句通過曆史典故,表達對直言進谏卻無人采納的感慨。

  3.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勸誡場景。
    • 感情色彩:中性詞,既非褒義也非貶義,側重客觀描述忠言的特性。
    • 適用對象:常見于指出他人缺點、提醒潛在風險等情境,如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勸告。
  4. 例句參考
    例如:“他提出的批評雖危言逆耳,卻切實指出了團隊管理中的漏洞。”

擴展補充:與“忠言逆耳”類似,但“危言逆耳”更側重警示性言論的尖銳性,而非單純的善意規勸。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言辭過于激烈導緻誤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言逆耳

危言逆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些警示人們可能産生危險、損害或者不利于發展的言辭聽起來不舒服或者難以接受。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危(口旁、心旁),言(言字底),逆(辶旁、屮旁),耳(耳字底)。該成語來源于《左傳·隱公七年》:“察其日用,則危言在耳,故去之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覺察到危險的言論已經進入耳朵,因此要遠離這種言論。

繁體字中,危言逆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對于危言逆耳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寫法。在《康熙字典》中,危言逆耳的意思相似于“忍辱負重”或者“充耳不聞”。這一寫法中的“危”字,表示危險;“逆”字表示違背,違反;“耳”字則表示聽覺。古人認為,危險而又不願意接受的言辭,就像是在耳中受到了折磨一樣,所以稱之為危言逆耳。

有關危言逆耳的例句有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句是:“他雖然說話直接,但實際上很關心你,這是危言逆耳的情況。”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這個人說話直接,讓人不舒服,但是他實際上是關心你的。

與危言逆耳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谏言逆耳”,意思是勸告的話語聽起來不舒服;“警鐘長鳴”,意思是不斷提醒人們警惕危險;“耳熟能詳”,意思是常常聽到的話語深入人心。

與危言逆耳相反的成語是“甘言美語”,意思是願意聽到的好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