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屏障。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取嶺為山障,将泉作水簾。”
(2).屏風。因畫有山形圖案,故名。 後蜀 顧夐 《臨江仙》詞:“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橫。”
(3).阻隔;阻擋。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山障了‘隔牆花影動’,緑慘了‘待月西廂下’。” 元 張可久 《寨兒令·妓怨》曲:“他山障他短命,您窰變您薄情。”
“山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屏障
指山脈或山嶺作為自然屏障,起到遮擋或保護作用。例如唐代皮日休的詩句“取嶺為山障,将泉作水簾”,即用山嶺作為屏障,泉水形成水簾。
屏風
特指繪有山形圖案的屏風,用于室内裝飾或隔斷。後蜀顧夐《臨江仙》中“山障掩,玉琴橫”,即描繪了山形屏風掩映的場景。
阻隔
表示山脈等地形對交通、視線或發展的阻礙。如元曲《西廂記》提到“山障了‘隔牆花影動’”,形容山脈阻隔視線。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引申義,需根據具體語境靈活理解。
《山障》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高山起伏的地形,成為行進或視線的障礙。
《山障》的拆分部首是山(shān)和障(zhàng),共有13個筆畫。
《山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對于山的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山障作為山體地形的一種特殊表現,被用來形容阻礙或限制行進的阻礙物。
《山障》的繁體字為「山障」。
在古代,「障」字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如「赬」或「牆」,但其含義沒有大的變化。
1. 坐在山頂,遠眺,隻見山障連綿,景色壯麗。
2. 他們在穿越山障時遇到了許多困難。
山峰、障礙、行進、視線
山峰、山脈
平原、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