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葦索和桃符。古代習俗,新歲時懸此二物于門首,以袪除邪6*惡。 宋 蘇轼 《賀正啟》:“葦桃在戶,磔禳以餞餘寒;椒柏稱觴,燔烈以興嗣歲。” 宋 蘇轼 《皇太後殿夫人為年節往永裕陵酌獻神宗皇帝表本》:“葦桃在戶,徒講三朝之儀;椒柏稱觴,無復萬年之壽。”參見“ 葦索 ”、“ 桃符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葦桃漢語 快速查詢。
根據多個來源的信息,“葦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詞義
由「葦索」和「桃符」兩種物品組合而成。前者是用蘆葦編制的繩索,後者是桃木制作的辟邪符牌,二者均是古代驅邪儀式中的重要器物。
習俗背景
古代新年(尤其是宋代)有在門戶懸挂葦桃的習俗,認為能祛除邪惡、迎接祥瑞。蘇轼在《賀正啟》中提到“葦桃在戶,磔禳以餞餘寒”,描述了這一習俗與年節儀式的關聯。
文學引用
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如蘇轼的《皇太後殿夫人為年節往永裕陵酌獻神宗皇帝表本》中,通過“葦桃在戶”反映當時宮廷禮儀與民間信仰的結合。
相關詞彙
注:因部分網頁内容重複(如與信息重疊),未重複引用。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蘇轼文集》相關篇章。
《葦桃》是一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葦」和「桃」。
「葦」的部首是「艹」,左右構造都是草字頭,總共有5畫。
「桃」的部首是「木」,左邊是「艹」,右邊是「子」,總共有8畫。
「葦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襄公》和《易經•艮卦》。此外,在《莊子•外篇•人間世》的文中也有所提及。
繁體字的「葦桃」是「葦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葦桃」多為類似于現代字形的變體。詳細的古代字形請參考古籍或相關專業文獻。
這裡是一些使用「葦桃」這個成語的例句:
與「葦桃」有關的組詞有:葦葉、桃樹、葦笛等。
與「葦桃」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水蔥畫船、荷塘月色等。
與「葦桃」意思相反的成語是目前沒有特定的對立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