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蔽的意思、鄙蔽的詳細解釋
鄙蔽的解釋
蔽固,不通達。 三國 魏 曹丕 《讓禅表》:“臣雖鄙蔽,敢忘守節,以當大命,不勝至願。”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蔽的解釋 蔽 ì 遮,擋:蔽野。遮蔽。掩蔽。 隱藏:蔽匿。隱蔽。 欺騙,隱瞞:蒙蔽。蔽美揚惡。 概括:一言以蔽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鄙蔽”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解釋(現代常用義)
基本含義:指卑劣、卑鄙的行為或手段,強調用不光彩的方式達成目的。
- 構成分析:由“鄙”(卑劣)和“蔽”(掩蓋)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用卑劣手段掩蓋真相”。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欺騙、陰謀等負面行為,如:“此人行事鄙蔽,終将自食惡果。”
二、作為古典文獻中的詞語解釋(古義)
基本含義:指蔽固、不通達,形容思想或見識的局限性。
- 文獻例證:三國時期曹丕在《讓禅表》中寫道:“臣雖鄙蔽,敢忘守節”,此處“鄙蔽”表自謙,意為“見識淺薄、愚鈍”。
- 擴展說明:在古漢語中,“蔽”可引申為蒙蔽、閉塞,“鄙”亦有粗俗、淺陋之義,組合後多用于表達認知或品性上的不足。
“鄙蔽”的兩種含義需根據語境判斷:
- 現代語境下多指卑劣手段(成語用法);
- 古籍中則表見識淺薄(謙辭或客觀描述)。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分析,如需考證古典用法,可參考《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蔽
「鄙蔽」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卑劣、可鄙、陰險的特征。拆分部首為「鄙」和「蔽」,其中「鄙」的部首是「鬼」,「蔽」的部首是「艸」。它的總筆畫數是20,「鄙」的筆畫數是9,「蔽」的筆畫數是11。
「鄙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對于品行不端的人或事物是持有厭惡和鄙視的态度的。因此,他們用「鄙蔽」來表示對這種行為或事物的不滿和鄙視。
「鄙蔽」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鄙蔽」,字形保持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鄙」的寫法有所不同,有的寫作「鄙」,有的寫作「鄙」。不同的字形體現了古代人們對于形狀的不同認知和審美。
下面是一些例句:
- 他的行為鄙蔽,完全沒有底線。
- 這個社會上充斥着各種鄙蔽的行為。
- 他的陰險鄙蔽讓人驚訝。
以下是一些與「鄙蔽」相關的詞語:
- 組詞:鄙視、蔽目、蔽聰
- 近義詞:卑劣、陰險、惡劣
- 反義詞:高尚、正直、光明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于「鄙蔽」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