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衛青的意思、衛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衛青的解釋

衛青(?-前106) : 西漢大将。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皇後之弟。原是漢武帝姐平陽公主家奴。後被武帝重用,官至大将軍,封長平侯。公元前127年率軍大敗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前119年,又和霍去病共同打敗匈奴主力,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威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傑出軍事家、将領。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曆史文獻,詳細闡釋其含義:


一、詞典釋義與身份背景

據《漢語大詞典》,“衛青”專指西漢名将,以軍功官至大司馬大将軍,封長平侯。其名“青”寓“東方之色,象征生機與剛健”,與其軍事生涯的崛起相契合。

身份特征:


二、軍事功績與曆史貢獻

衛青以七擊匈奴、收複河套地區的戰績聞名,奠定漢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優勢:

  1. 首次北征(前127年)

    率軍收複河套平原,設朔方郡,解除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史記·匈奴列傳》)。

  2. 漠南之戰(前124年)

    奇襲匈奴右賢王部,俘獲貴族十餘人及部衆萬餘,受封“大将軍”(《資治通鑒·漢紀》)。

  3. 漠北決戰(前119年)

    與霍去病分兵深入漠北,擊潰匈奴單于主力,迫使匈奴遠遁(《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軍事思想:首創“車騎協同”戰術,以武剛車結陣防禦騎兵沖擊,為後世步騎協同作戰提供範本(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通史》)。


三、文化象征與評價

  1. “帝國雙璧”之一

    與霍去病并稱,象征漢武帝時期軍事擴張的巅峰(《劍橋中國秦漢史》)。

  2. “寒門名将”典範

    從奴仆至大将軍的逆襲,成為後世勵志典故(南宋·洪邁《容齋隨筆》)。

  3. 謙遜品格

    《史記》載其“為人仁善退讓”,雖戰功赫赫卻始終恪守臣節,深得武帝信任。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中華書局注釋版。
  4. 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通史·秦漢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5. 許倬雲,《漢代農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論及衛青屯田政策)。

衛青作為西漢軍事史的核心人物,其名已超越個人符號,成為華夏民族開拓精神與軍事智慧的代稱。其生平融合了階層跨越、民族戰争、戰術創新等多重曆史維度,在漢語文化中具有持久而深刻的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衛青(公元前200年-前106年),字仲卿,西漢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其生平與成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出身與早年經曆

衛青出身卑微,是平陽侯府女仆衛媪與小吏鄭季的私生子。幼年時因家境貧困,曾被送至生父家牧羊,但備受苛待,後返回母親身邊成為平陽公主的騎奴。其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并立為皇後,成為衛青命運轉折的關鍵。

二、軍事成就與曆史貢獻

  1. 抗擊匈奴的核心将領
    衛青一生七次率軍出擊匈奴,首次出征便奇襲匈奴聖地龍城,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的傳說。公元前127年奪取河套地區,前119年漠北之戰與霍去病合力殲滅匈奴主力,徹底解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2. 戰術革新與軍事影響
    他首創長途奔襲與騎兵集團作戰模式,極大提升漢軍戰鬥力,被稱為“帝國雙璧”之一(與霍去病并稱)。其戰略為後世中原王朝對抗遊牧民族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政治地位與人格特質

四、曆史評價

衛青從奴仆逆襲為一代名将,不僅成就“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功業,更以謙遜品格樹立了古代将領的典範。他與霍去病的征戰使漢朝疆域北擴至陰山,為絲綢之路的暢通奠定基礎。

(注:如需更多細節,可參考來源、5、8、9等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隘絕暗幕崩鲠表忠觀鼈肉撥慢長壽抄手鸱目虎吻詞闱催命鬼盜襲彫甍都然反手可得扶木撫事高音喇叭隔闆公衆投資基金官緒骨頭骨腦蝦蟆陵涵沈厚答謊信蕙風迦陵頻伽兼韻腳耗靜恬浸想近作蜛蠩悃忱鍊翁醴酒鹿币賣楂梨滿假綿紙女男平曉皤然摤老杞人球風熱島睿思蠕形動物沙鴿神盟失望損徹望拜吻喇喇限次象舞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