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韻的意思、兼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韻的解釋

近體詩用韻的一種方法。指同一首詩中,兼用通用韻部的字押韻。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幹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排律有兼韻者,東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 劉淵 并韻以前之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兼韻”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

一、詩歌術語(核心釋義)

指近體詩(如唐詩)用韻的一種特殊方法,即在同一首詩中,允許使用通用韻部的字相互押韻。例如寒、删、先等韻部可相兼,但不可轉用至真、文、元等韻部。

規則特點:

  1. 通用性:僅限官方規定的“通用韻部”之間互通,如《平水韻》中的鄰韻。
  2. 限制性:不可跨非通用韻部轉用,否則視為“出韻”(不合格律)。

二、廣義藝術評價(較少用)

在文學或音樂領域,可形容作品韻律和諧且兼顧多重要求,含贊美之意。但此用法在現代較少見。


附:“兼”字本義
指“同時涉及兩種以上事物”,如“兼顧”“兼程”,引申為合并或加倍,為“兼韻”提供了詞義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兼韻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詞中的多個字音都帶有韻母。

兼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八”和“三”,由于它隻包含一個字,因此沒有部首和筆畫。

《兼韻》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說文解字》中,兼韻的解釋是“兩個字都有韻母”。這個詞在古代并不常見,但在文獻中偶爾會出現。

在繁體字中,兼韻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兼韻可以采用古代漢字的寫法,即“兼犬延”。這種寫法在古代較為常見,但在現代并不常用。

以下是一些兼韻的例句:

1. 他的名字兼韻了兩個字都帶有韻母。

2. 這個句子的後半部分是一個兼韻詞。

兼韻可以與其他詞組成新詞,例如:“兼韻字”、“兼韻韻母”等。

與“兼韻”意思接近的詞有“疊韻”、“雙韻”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詞中出現多個帶有韻母的字。

與“兼韻”意思相反的詞是“單韻”,指的是一個詞中隻有一個帶有韻母的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