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卫青的意思、卫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卫青的解释

卫青(?-前106) : 西汉大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皇后之弟。原是汉武帝姐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公元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前119年,又和霍去病共同打败匈奴主力,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杰出军事家、将领。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文献,详细阐释其含义:


一、词典释义与身份背景

据《汉语大词典》,“卫青”专指西汉名将,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其名“青”寓“东方之色,象征生机与刚健”,与其军事生涯的崛起相契合。

身份特征:


二、军事功绩与历史贡献

卫青以七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战绩闻名,奠定汉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优势:

  1. 首次北征(前127年)

    率军收复河套平原,设朔方郡,解除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史记·匈奴列传》)。

  2. 漠南之战(前124年)

    奇袭匈奴右贤王部,俘获贵族十余人及部众万余,受封“大将军”(《资治通鉴·汉纪》)。

  3. 漠北决战(前119年)

    与霍去病分兵深入漠北,击溃匈奴单于主力,迫使匈奴远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军事思想:首创“车骑协同”战术,以武刚车结阵防御骑兵冲击,为后世步骑协同作战提供范本(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


三、文化象征与评价

  1. “帝国双璧”之一

    与霍去病并称,象征汉武帝时期军事扩张的巅峰(《剑桥中国秦汉史》)。

  2. “寒门名将”典范

    从奴仆至大将军的逆袭,成为后世励志典故(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3. 谦逊品格

    《史记》载其“为人仁善退让”,虽战功赫赫却始终恪守臣节,深得武帝信任。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中华书局注释版。
  4. 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秦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5. 许倬云,《汉代农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论及卫青屯田政策)。

卫青作为西汉军事史的核心人物,其名已超越个人符号,成为华夏民族开拓精神与军事智慧的代称。其生平融合了阶层跨越、民族战争、战术创新等多重历史维度,在汉语文化中具有持久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卫青(公元前200年-前106年),字仲卿,西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其生平与成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卫青出身卑微,是平阳侯府女仆卫媪与小吏郑季的私生子。幼年时因家境贫困,曾被送至生父家牧羊,但备受苛待,后返回母亲身边成为平阳公主的骑奴。其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并立为皇后,成为卫青命运转折的关键。

二、军事成就与历史贡献

  1. 抗击匈奴的核心将领
    卫青一生七次率军出击匈奴,首次出征便奇袭匈奴圣地龙城,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传说。公元前127年夺取河套地区,前119年漠北之战与霍去病合力歼灭匈奴主力,彻底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2. 战术革新与军事影响
    他首创长途奔袭与骑兵集团作战模式,极大提升汉军战斗力,被称为“帝国双璧”之一(与霍去病并称)。其战略为后世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政治地位与人格特质

四、历史评价

卫青从奴仆逆袭为一代名将,不仅成就“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功业,更以谦逊品格树立了古代将领的典范。他与霍去病的征战使汉朝疆域北扩至阴山,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奠定基础。

(注:如需更多细节,可参考来源、5、8、9等权威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跋扈板卒逼赶兵操不二拆线鸱蹲痴狂存亡未卜代舞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澹灎度脱氟利昂高耸入云果然汉儿慧秀浑拨四假誉驰声急辞及夫警畏酒圣苦操睽别拉纤略有两观陵驾龙身陋亡沦辱面包车铭戴闽荒目睹男拜涅槃迫促箝勒青海湖穷褲丧煞删削尸次手法水城驷马体趣体胤投托秃骭隤缺推事王班万古千秋闻风响应黠了解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