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尾闾的意思、尾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尾闾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洩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洩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洩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洩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啟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内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标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闾,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尾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詞義演變與古代文化、醫學等領域密切相關。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記載,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古代傳說中的洩水之地

“尾闾”最早見于《莊子·秋水》,指傳說中海水歸聚之處。《漢語大詞典》收錄其釋義為“古代傳說中洩海水之處”,并引《莊子》描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闾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這裡的“尾闾”被賦予自然哲學色彩,象征天地水循環的樞紐。

2. 人體或動物生理部位

在中醫及武術典籍中,“尾闾”指脊椎末端的尾骨部分。《中醫基礎理論》将其定義為“尾骨末端與肛門之間的區域”,并強調其在氣功練習中需“保持尾闾中正”,以調節氣血運行。現代解剖學中,“尾闾”也被用來描述動物尾巴根部的位置,如《動物學名詞辭典》提及“尾闾關節”的結構功能。

該詞從自然地理概念到生理概念的延伸,反映了漢語詞彙在文化傳承中的兼容性。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用于文學描寫(如“百川終至尾闾”),也可用于醫學或生物學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尾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地理學與哲學原意(源自《莊子》)

  1. 本義
    指傳說中海水彙聚或傾洩的終點,最早見于《莊子·秋水》。文中以“萬川歸海”比喻自然循環,尾闾象征容納百川的終極歸宿,後引申為事物彙聚或消散的終點,如“甬江尾闾”指河流下遊的洩洪口。

  2. 科學解釋
    現代地理學中,尾闾可指地勢低窪、彙聚江河水的區域,如入海口或湖泊下遊。


二、人體結構與武術/醫學中的含義

  1. 解剖學定位
    尾闾指人體脊椎末端的骶骨(5節)和尾骨(4節),俗稱“尾巴骨”。

  2. 功能與重要性

    • 氣機樞紐:傳統武術(如太極拳、站樁)和修行(道家、佛家)認為,尾闾是全身氣機運轉的核心,活絡後可提升練功效率。
    • 力學平衡:作為脊柱與骨盆的“承重基座”,尾闾影響身體穩定性和内勁生發,武術中強調“尾闾中正”以保持動作協調。
    • 神經關聯:尾骨活動可牽動骶管韌帶,振動腦脊液并刺激馬尾神經,間接影響神經系統。

三、其他引申含義


尾闾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其核心内涵圍繞“彙聚”與“樞紐”展開,既承載自然哲學中的循環觀,又體現人體結構與傳統修行的深層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八科軷壇變易博咨材略常期車旅費絺素瘳愈辭聽麤疏東帝非直高慢卦姑桂叢雇員還味蠚麻鶴嘴瓶魂轎禍迫眉睫賤號借據孑然無依解文積害羁窭看看饋人袴口褲頭老骨梁鼎良時吉日領夾旅逸馬資門下督内視片雲遮頂慊慊氣海清江使取必日幢入陽三頭八臂觞次生土射囿適庶筍瓜胎肩襪帶旺壯彎路侮笑饷糧饷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