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挾冊的意思、挾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挾冊的解釋

(1).攜帶書籍。謂勤奮讀書。 宋 葉適 《漢陽軍新修學記》:“今 吳 、 越 、 閩 、 蜀 ,家能著書,人知挾冊,以輔人主取貴仕,而 江 漢 蓋鮮稱焉,豈其性與習俱失之哉?”

(2).謂應科舉考試時夾帶時文書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會場搜檢》:“科場之禁,在 唐 宋 甚寬,如挾冊者,亦止扶出,不錮其再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挾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書面詞彙,本義指“手持書冊”,後延伸為“攜帶書籍求學或鑽研學問”之意。該詞出自《莊子·外物》:“挾冊而讀書”,原指漁夫手持簡冊占卜,至漢代演變為勤學典故。以下從四個方面作專業解析: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釋作“手持書本,比喻勤奮學習”,其核心意義包含兩個層面:物理動作(攜帶書籍)與抽象精神(求知态度)。《辭源》補充指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負笈”“擔簦”等詞并用,構成“攜書負笈”的求學意象。

二、典故溯源 源自《莊子·外物》記載的漁夫“挾冊讀書”場景,本為占卜行為。至西漢揚雄《法言》首度将其轉化為求學隱喻:“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是故惡夫畫也。斯人也,挾冊而亡羊者與?”。東漢王充《論衡》進一步強化了勤學内涵:“匡稚圭穿壁引光,孫敬閉戶挾冊”。

三、詞義演變 唐宋時期詞義發生細微分化:既可指具體攜書行為,如蘇轼《夜過舒堯文戲作》中“先生骨清少眠卧,長夜默坐數更鼓。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描述的夜讀場景;也可喻指拜師求學,如《宋史·儒林傳》載“士子挾冊雲集”形容書院盛況。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學術著作标題如《挾冊終朝憐蠹飽》,或曆史小說場景描寫。需注意與同源詞“挾策”的區分:後者側重謀略(如《戰國策》),而“挾冊”始終聚焦于典籍研讀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挾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jiā cè(“挾”在此處讀jiā,同“夾”,而非常見的xié)
  2. 字義分解:
    • 挾:攜帶、夾帶;
    • 冊:古代指書籍或文書。

二、具體含義

  1. 勤奮讀書的象征
    指攜帶書籍、勤奮學習的狀态。常用于形容文人勤勉治學,如宋代葉適在《漢陽軍新修學記》中提到“人知挾冊”,體現當時吳越等地文人對讀書的重視。此義項側重對知識的追求态度。

  2. 科舉考試中的違規行為
    特指科舉考場夾帶作弊書籍。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記載,唐宋時期對“挾冊”者僅驅離考場,不禁其再試,可見曆史上對此類行為相對寬容。此用法反映了古代科舉制度的特點。


三、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典文獻中多指第一層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剝皮抽筋部引齒齯床架打旋登龍門燈穗貂纓東猜西疑遁潰豐本風令豐衍汾海感喜觥羊孤立語古儀憨誠翰染蒿焄黃鐘宮儉乏膠鳔焦坼皦核角距嬌聲接響酒豪決芸屦及劍及具器食剀到雷船蓮花白落花時節露水律切沒心程米酒明妃目不邪視木杖潑墨鉛容切诋輕敵清清楚楚窮且益堅衢道日西三家分晉神容試録貪妒天慈外眦晚爨籼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