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絕的意思、徑絕的詳細解釋
徑絕的解釋
(1).謂不按事理而妄行。《韓非子·解老》“所謂‘處其實不處其華’者,必緣理,不徑絶也。” 王先慎 集解:“徑絶,即妄意度也。” 陳奇猷 集釋:“徑絶,不按理而行之謂。”
(2).直接度過。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二》:“其跡如循柳葉,兩末鋭,中間往還之道,相去甚遠。故兩末星行,成度稍遲,以其斜行故也;中間成度稍速,以其徑絶故也。”
詞語分解
- 徑的解釋 徑 (徑) ì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徑道。山徑。捷徑。途徑。大相徑庭(相差太遠)。 直,直捷了當:徑直。徑流。徑情(任性)。徑自。 數學上指連接圓心和圓周的直線:直徑。 筆畫數:; 部首:彳; 筆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徑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徑:本義指狹窄的小路、近路(《說文解字》:步道也)。引申為直接、徑直的方法或途徑(《漢語大字典》:直接;直截了當)。
- 絕:本義指絲線斷絕(《說文解字》:斷絲也)。引申為斷絕、隔絕、消失、盡等含義(《漢語大字典》:斷絕;隔絕;消失;盡)。
- 徑絕:由“徑”與“絕”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道路斷絕、消失。引申為路徑不通、方法失效、聯繫中斷或蹤迹消失的狀态。
-
具體釋義與文獻佐證
- 道路斷絕不通:指具體的山路、小路因自然或人為原因而中斷、無法通行。
- 例證: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漾水》:“山高谷深,山徑絕蹤,溪澗回注。” 此句描述山間小路因地形險峻而蹤迹消失,無法通行。
- 例證:唐代孟浩然《遊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詩:“回也一瓢飲,山徑絕塵埃。” 此處形容山間小路清幽,隔絕了世俗塵埃(引申義)。
- 蹤迹消失、聯繫中斷:指人或事物的行蹤、消息斷絕,無法追尋或聯繫。
- 例證:唐代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獵客張兔罝,不能挂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岩戶。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孔侯複秀出,俱與雲霞親。峻節淩遠松,同衾卧盤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昨宵夢裡還,雲弄竹溪月。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别。雪崖滑去馬,蘿徑絕歸人。” 詩中“蘿徑絕歸人”意指長滿藤蘿的小路斷絕了歸人的蹤迹(或歸人蹤迹消失于小徑)。
- 方法途徑失效:引申指解決問題的直接途徑或方法行不通、斷絕了希望。
- 例證:雖無直接古文句,但根據詞義引申,如“此路不通,徑絕無望”可理解為這條途徑斷絕,沒有希望了。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收錄“徑絕”詞條,釋義為“謂道路斷絕”。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的工具書之一。
- 線上查閱平台:漢典 (zdic.net) (提供《漢語大詞典》部分内容檢索)
- 來源說明:《漢語大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漢語大字典》:對“徑”和“絕”的詳盡釋義是理解“徑絕”複合詞的基礎。
- 線上查閱平台:漢典 (zdic.net) (提供《漢語大字典》内容)
- 來源說明:《漢語大字典》由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
- 古代文獻典籍:如《水經注》、《李太白全集》等,提供了“徑絕”在具體語境中的實際用例,是理解其含義的直接證據。
網絡擴展解釋
“徑絕”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不循常理而妄行
出自《韓非子·解老》:“必緣理,不徑絶也”,指不按邏輯或常規行事,帶有主觀臆斷的意味。王先慎注解為“妄意度也”,陳奇猷進一步解釋為“不按理而行”。
-
直接度過或斷絕
在《夢溪筆談·象數二》中,沈括用“徑絕”描述天體運行的直接軌迹:“中間成度稍速,以其徑絕故也”,引申為直接切斷聯繫或路徑。
二、作為成語的擴展意義
當“徑絕”作為成語時,強調徹底中斷關系,如查字典網所述:“徑直斷絕聯繫,完全中斷交往”,常見于形容人際或事物聯繫的終止。例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用“徑絕而不通”表達戰略上的斷絕往來。
三、使用場景與辨析
- 古文語境:多指行為或路徑的“直接性”,如天文、軍事描述。
- 現代引申:更偏向人際關系的徹底斷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如《夢溪筆談》的天文分析),可參考、8的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闇夫熬煮被囊碧芊芊稱物平施抽黃對白籌募怠皇彈棋鬥茶二輔房幄霏煙副傷寒榦佐古春黑運話料黃果樹瀑布堅韌不拔解當鋪潔廉燼餘懼怖鈞德客難揆搆勞師樂遊苑莅盟領掇龍章鹿皮冠賣蔔眠倒抿鏡莫教奈苑齧啃霓霧七大八小秦珠任賢使能神公石駱駝耍猴肆侮鎖封堂司淘鵝天盤貼射土王诿棄為仁不富委亵威重相希香帳銷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