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韓棱傳》:“﹝ 韓棱 ﹞五遷為尚書令,與僕射 郅壽 、尚書 陳寵 ,同時俱以才能稱。 肅宗 嘗賜諸尚書劒,唯此三人特以寶劒,自手署其名曰:‘ 韓棱 楚 龍淵, 郅壽 蜀 漢文, 陳寵 濟南 椎成。’時論者為之説:以 棱淵 深有謀,故得龍淵”。 李賢 注引《晉太康記》:“ 汝南 西平縣 有 龍泉水 ,可淬刀劒,特堅利。”後因以“韓棱之劒”指龍泉寶劍,用為謀略深遠,委以重任之典故。 南朝 梁元帝 《中書令庾肩吾墓志銘》:“任同北鬥,錫 韓棱 之劒,朝上南宮,識 鄭崇 之履。”
“韓棱之劒”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該成語主要有兩層含義:
據《後漢書·韓棱傳》記載,漢肅宗曾賜寶劍給三位尚書,其中韓棱獲賜“楚龍淵”(即龍泉劍)。因韓棱為人深沉有謀略,寶劍被賦予“謀略深遠”的象征意義,成為帝王識人用典的代表。
部分文獻提到韓棱之劍與“龍泉水淬劍”的傳說相關,進一步強化了寶劍與謀略、堅韌品質的關聯。但需注意,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或文學語境。
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原文及南朝相關墓志銘文獻。
《韓棱之劒》是一種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韓棱所創造的劍。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韓”和“棱”,其中“韓”的部首是“韋”,“棱”的部首是“木”,總共由13畫組成。
《韓棱之劒》一詞來源于經史書籍,描寫了韓棱所打造的劍的神奇之處。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寫作「韓稜之劍」。
在古代漢字中,「韓」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棱」的寫法較為複雜。古時候的寫法為「戶」+「木」+「們」,形狀更加複雜。
「韓棱之劒」威力無窮,可以輕易劈開一切障礙。
韓劍、韓棱、棱鏡、劍術。
另一把精巧的劍。
筆杆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