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違害的意思、違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違害的解釋

避開禍害。《莊子·齊物論》:“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 唐 柳宗元 《駁複仇議》:“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 宋 陳師道 《上蘇公書》:“蓋勢在則欺之以為功,勢同則奪之以自利,勢去則背之以違害,使之且難,況同之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違害”是由“違”與“害”組成的複合詞,屬于古代漢語中的動賓結構短語。《漢語大詞典》中,“違”作動詞時含“避開”“背離”義,“害”則指災禍、損害。二者連用意為“避開災禍”,例如《詩經·邶風·谷風》“違害就利”即取此意(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10卷)。

該詞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以“違害本”的表述出現,指代規避危及根本的行為(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清代學者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進一步闡釋:“違害猶言去患”,強調主動遠離危害的生存智慧(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讀書雜志》校注本)。

現代漢語中,“違害”作為獨立詞語已不常用,但其構成原理仍存在于“趨利避害”“違難就易”等四字格中。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雙音節詞“危害”(名詞性,指危險損害)存在本質區别,不可混淆使用(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違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解釋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進行辨析:

1.基本含義

2.文獻出處與用法

3.現代應用與辨析

“違害”的正确含義為“避開禍害”,源自道家哲學,強調對災禍的被動或主動回避。若需引用現代語境中的“違背并傷害”之義,建議标注來源并說明可能存在争議。

别人正在浏覽...

拔白闆牆萆薢側楸長樂觀乘月車站沖怠出賃刀門登邁調玉燭低弱兒侬發瞽披聾分風鋒芒畢露複制品高翚高栖割頭稅騧骝黑光燈合奏還本黃蛇毀面接羔久念軍資庫看大流淩風栊門鸾歌鳳吹名垂千古命途多舛偶或麡狼碛礫讓抗榮寄戎衣牲牢盛事身坯石壁識熟水潦鼠入牛角歲光踏鞽天京保衛戰萬壽山完刑違傲違法亂紀衛助仙桂相知閑牙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