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尝的意思、未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尝的解释

(1) [have not]——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did not]∶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详细解释

(1).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3).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未尝"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以下释义综合权威词典及语言学研究成果:

一、表示"未曾"或"没有发生过"

指某种动作行为在过去未发生或状态未出现,相当于"不曾"。

例句:

他通宵工作,未尝合眼。(《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语法特征:

后接动词性成分,多用于否定已发生的情况(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https://www.cp.com.cn/dict/searchResult?word=未尝)。

二、表示委婉否定

常与"不""非"等否定词连用,构成"未尝不/非"结构,以双重否定形式表达肯定含义,带有缓和语气的作用。

语义解析:

"这方案未尝不可行" = "这方案其实是可行的"(《汉语大词典》第2版)

语用功能:

降低断言强度,体现说话者的谨慎态度(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三、古汉语残留的否定副词用法

在文言中直接作否定词,相当于"非""不是",现代汉语保留于固定结构。

例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其中"莫"与"未尝"有同源否定功能(来源:王力《古代汉语》)。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2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未尝”是一个汉语副词,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表示“未曾、不曾”
    指某件事情从未发生或某个动作从未进行。
    例句:

    • “终夜未尝合眼”(表示整夜没有闭眼)
    • “他们书信往来,未尝间断”
  2.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
    通过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相当于“并非没有”或“未必不”。
    例句:

    •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建议”(意为“这其实是一个好建议”)
    • “办法虽好,但未尝没有缺点”

二、用法与语境


三、相关词汇


四、注意事项

避免与“未常”混淆,后者是“未”与“常”的误写组合,无实际意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论语》及权威词典(如、3、5、7、9)。

别人正在浏览...

抱德贝错常旸驰精侈丽闳衍赤字灯伞颠逸彫龙帝轩短见薄识飞镝飞诡槁项黧馘革出挂毂邯郸躧步耗土化易慧光虎口拔须渐苒棘匕戒勖棘门纪晓岚决然刊修恐吓老脑筋笼炉笼铜门下省邈邈民编牧畜内垂门捏诀偶行剽拂乞抽扢叉情知道全宾入缵沈和侍见失死叔婆谭天说地停眠猥拙问水滨温枕扇席沃腴无理式相料香癖闲驹小分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