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不平處。 唐 杜甫 《上後園山腳》詩:“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
(2).高峭貌。 清 納蘭性德 《拟古》詩之十四:“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
“崎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地形特征,具體含義如下:
山不平處
指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整的山地或路徑。例如:唐·杜甫《上後園山腳》詩中提到“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通過“崎崟”描繪攀登山坡時的險峻地勢。
高峭貌
形容山峰陡峭、高聳險峻的形态。例如:清·納蘭性德在《拟古》詩中以“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表現松樹生長于高峭山崖的景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古籍注釋或權威詞典。
《崎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形容山勢崎岖不平,起伏跌宕的樣子。它通常用來形容地形險峻的山脈或路徑,也可以用來形容波濤洶湧的海浪。
《崎崟》這個詞的構成部分是由“山”和“音”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拆分筆畫共有12畫,其中“山”部首占據了前四畫,其他八畫都是“音”部首的組成。
《崎崟》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可追溯到《漢書·地理志》中的記載。它在古代的繁體寫法是「崎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崎崟》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崎淫」。這種寫法将兩個字合并在一起,通過「崎」的山形部分和「淫」的音符部分來表達詞語的意思。
1. 這條山路崎崟不平,需要小心行走。
2. 他的思路崎崟起伏,難以預測。
3. 風浪崎崟,船隻難以前行。
與《崎崟》相關的組詞包括崎岖、崎路、起伏。
與《崎崟》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崎岖、曲折。
與《崎崟》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平坦、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