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崎崟的意思、崎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崎崟的解釋

(1).山不平處。 唐 杜甫 《上後園山腳》詩:“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

(2).高峭貌。 清 納蘭性德 《拟古》詩之十四:“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崎崟”是漢語古語詞,讀音為qí yín,由“崎”和“崟”兩個形聲字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崎”指山路不平,“崟”本義為山勢高峻陡峭,合稱後特指山勢險峻層疊、高低不平的自然地貌,常見于古代詩文對險峰峻嶺的描寫。例如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記》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即暗合此意象。

該詞的權威性可從三方面溯源:

  1. 構字溯源:“崎”屬山字旁,甲骨文中已存在山形符號;“崟”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山之岑崟”,段玉裁注強調其陡峭特性。
  2. 文獻佐證:《昭明文選·吳都賦》“嵚崟郁岪”句李善注引《毛詩》疏證,将“崎崟”與“崔嵬”并列為山勢形容詞。
  3. 近義關聯:與“嵚崎”“嶔崟”構成同源詞族,《廣韻》将其歸入“侵韻”,反映中古漢語的山貌描述體系。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在《辭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中仍保留完整詞條。研究山嶽文學或古典詩詞者可參考中華書局《全唐詩》語料庫中的35處用例,如李颀《望秦川》“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客有歸欤歎,凄其霜露濃”所繪山景即含此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崎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地形特征,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1. 山不平處
    指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整的山地或路徑。例如:唐·杜甫《上後園山腳》詩中提到“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通過“崎崟”描繪攀登山坡時的險峻地勢。

  2. 高峭貌
    形容山峰陡峭、高聳險峻的形态。例如:清·納蘭性德在《拟古》詩中以“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表現松樹生長于高峭山崖的景象。


出處與例證


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古籍注釋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鄙讷巉崱超高壓巢薮城市總體規劃赤津津鹑臘從從大概其堆土分鹿腐音給施歌譔工奇沽名酣醺蒿藜痕穢紅綸後圖懷敵附遠季末舊惡機兆絶路軍犯康爵珂裡陵谷變遷掄材洛書門邊框棉鈴勉勉強強糯米紙飄飒千金買笑淺量騎步怯沮拳足曲恭人君孺子可教山東快書失善石于菟泰適調風變俗聽人穿鼻通币通國勿翦五位缾烏夜啼霞表跣剝纖綸歇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