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唇焦舌敝。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一》:“名臣鉅儒,脣敝舌腐,皆不報。”參見“ 脣焦舌敝 ”。
“脣敝舌腐”是“唇敝舌腐”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形容說話過多導緻嘴唇幹裂、舌頭疲憊,比喻費盡口舌、反複勸說卻收效甚微的狀态。
注意: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現代語境中更常用“費盡口舌”“苦口婆心”等表達。
《脣敝舌腐》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嘴唇破爛,舌頭腐朽,形容說話無味、無聊、空洞而且不值一聽。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顔淵》篇:“脣敝則不合於齒,舌敝則不合於脣。”這意味着嘴唇破爛就無法與牙齒合攏,舌頭腐朽也不能緊密貼合嘴唇。因此,“脣敝舌腐”這個成語便引申出了說話空洞無聊的意思。
《脣敝舌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脣(chún):左右結構,脊字頭,五筆編碼23124,總筆畫7。
敝(bì):上下結構,攴字頭,五筆編碼1213434,總筆畫10。
舌(shé):左右結構,舌字底,五筆編碼25125,總筆畫6。
腐(fǔ):上下結構,躬字底,五筆編碼4125154,總筆畫14。
《脣敝舌腐》的繁體字寫法如下:
脣(唇)
敝(斃)
舌(舌)
腐(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這些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義和拼音發音并沒有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脣敝舌腐》的例句:
1. 他說話總是脣敝舌腐,不值一聽。
2. 這篇演講太脣敝舌腐了,沒有新鮮的觀點。
3. 他的文章寫得很生動有趣,完全不像脣敝舌腐的說話。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脣紅齒白、敝帚自珍、舌劍唇槍、腐敗堕落。
與《脣敝舌腐》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言之無物、無味乏味。
與《脣敝舌腐》反義的詞可以是:言之有物、生動有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