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蛙怒的意思、蛙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蛙怒的解釋

蛙鼓腹瞪眼,人以為發怒,故稱。 宋 陸遊 《殘春無幾述意》詩之二:“草長增蛙怒,花空失蝶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今以誚謗難堪,聊作蛙怒耳。” 呂湛恩 注:“《韓非子》: 越王 屢欲伐 吳 ,欲人之輕死也,出見怒蛙,乃為之式。從者曰:‘奚敬於此?’曰:‘為其怒也。’又《越絶書》: 句踐 見怒蛙而式之。左右問故。曰:‘蛙如是怒,何敢不揖?’於是勇士皆歸 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蛙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蛙怒”字面指青蛙鼓腹瞪眼的狀态,因其形态類似發怒,故被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憤怒情緒。例如宋·陸遊詩中用“草長增蛙怒”暗喻環境紛擾帶來的焦躁感()。

二、典故與引申義

  1. 曆史典故:據《韓非子》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向鼓腹的怒蛙行禮,以激勵士兵的鬥志,認為連青蛙都表現出“怒意”,人更應勇敢()。
  2. 文學比喻: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巧娘》中用“聊作蛙怒”形容人物因受譏諷而短暫爆發的情緒,帶有自嘲意味()。

三、詞性擴展

“蛙”在古漢語中偶有貶義,如《金瓶梅》以“蛙着不言語”描述人扳着臉的神态()。但“蛙怒”更側重通過青蛙的生理特征映射人類情感。

四、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比喻小人物因挫折産生的憤懑,如“他像蛙怒般抗議,卻無人理會”(參考寓言故事中的引申義,但需注意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蛙怒的意思

《蛙怒》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由“蛙”和“怒”兩個漢字構成。它的意思是指蛙類動物在發怒時的狀态,通常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情的憤怒和暴怒。

蛙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蛙”的拆分部首是“虍”,由9個筆畫組成;“怒”的拆分部首是“心”,由7個筆畫組成。

蛙怒的來源

《蛙怒》一詞最早出現在《右傳·僖公二十一年》一書中,用來形容楚莊王因為晉國的背叛而感到憤怒的情緒。

蛙怒的繁體字

《蛙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蝸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蝸的寫法為「蛙」,怒的寫法為「怒也」。

蛙怒的例句

他對于政府的不公正行為感到十分蛙怒。

蛙怒的組詞

蛙泳、蛙跳、怒氣沖沖、怒目而視。

蛙怒的近義詞

一怒、盛怒、發怒、暴怒。

蛙怒的反義詞

平靜、寬容、冷靜、忍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