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陳的意思、極陳的詳細解釋
極陳的解釋
盡力上言。《漢書·杜邺傳》:“臣聞 禽息 憂國,碎首不恨; 卞和 獻寳,刖足願之。臣幸得奉直言之詔,無二者之危,敢不極陳!”《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願留五千兵,累表不報。即極陳 南詔 伺隙久,有十必死狀。朝廷昏肆,不省也。”《明史·趙彥傳》:“三年八月召代 董漢儒 為兵部尚書,極陳邊将剋餉、役軍、虛伍、占馬諸弊,因條列綜核事宜。”
詞語分解
- 極的解釋 極 (極) í 頂端,最高點,盡頭:登極(帝王即位)。登峰造極。 指地球的南北兩端或電路、磁體的正負兩端:極地(極圈以内的地區)。極圈。北極。陰極。 盡,達到頂點:極力。極目四望。物極必反。 最高的,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網絡擴展解釋
“極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盡力上言”,指竭盡全力向上級或君主陳述意見、表達觀點。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在進言時毫無保留、竭力陳述,通常用于臣子向君主谏言或下級向上級提出建議的場景。
- 結構:“極”表程度(竭盡),“陳”表動作(陳述、進言),組合後強調“最大限度地表達”。
二、文獻來源與用法
-
古代典籍
- 《漢書·杜邺傳》提到:“敢不極陳!”意為臣子冒死也要竭力進谏。
- 《明史·趙彥傳》記載:“極陳邊将剋饷、役軍諸弊”,指詳細揭露軍事管理中的問題。
-
曆史實例
- 宋代範仲淹任右司谏時,曾率台谏官“極陳其不可”,直言反對不當政策。
- 明代官員在奏疏中“極陳民間饑困狀”,描述百姓疾苦以請求赈濟。
三、語境與延伸
- 適用場景: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叙述,強調進言的迫切性與忠誠度。
- 近義詞:力谏、直陳、痛陳。
- 現代延伸:雖不常見于口語,但在書面語中仍可形容詳盡、懇切的表達。
四、權威性說明
主要參考漢典(極高權威性)及《漢書》《明史》等史料,其他網頁補充了例句和用法解析。如需查看更多文獻例證,可查閱标注來源的網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極陳》的意思
《極陳》(jí ché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非常古代、非常古舊。它的形象描述了一個事物非常陳舊、過時,甚至已經超出了大家的記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極陳》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阝"。它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極陳》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可以通過字形推斷與"陳"字有關。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極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極陳"的寫法沒有顯著的變化,與現代漢字的寫法保持一緻。
例句
這個古董收藏品是《極陳》,再過幾年恐怕都找不到了。
他的話語顯得《極陳》,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了。
組詞
洪荒極陳、極陳舊、極陳腐
近義詞
古舊、陳舊、舊式
反義詞
時新、現代、新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