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擊壤的意思、鼓腹擊壤的詳細解釋
鼓腹擊壤的解釋
同“ 擊壤鼓腹 ”。《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畊田鑿井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詞語分解
- 鼓腹的解釋 .鼓起肚子。謂飽食。《莊子·馬蹄》:“夫 赫胥氏 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唐 岑參 《南溪别業》詩:“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遊。” 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韻》
- 擊壤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遊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塗,何以異哉!”參閱《太平禦覽》卷七五五引 三
網絡擴展解釋
“鼓腹擊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百姓吃飽後有餘閑進行遊戲,後多用于稱頌太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其核心含義與“擊壤鼓腹”相同,均體現對和諧社會的贊美。
出處與典故
- 《隋書·儒林傳·何妥》:記載“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描述遠古時期百姓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态。
- 《莊子·馬蹄》:提到“含哺而熙,鼓腹而遊”,以赫胥氏時代的太平景象為典故來源。
使用場景
- 稱頌盛世:如“普天之下,蟠木距于流沙……莫不鼓腹擊壤”(《舊唐書·李密傳》),強調國家安定、民生富足。
- 文學引用:唐代盧照鄰在碑文中用“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暗喻百姓因生活無憂而感受不到統治者的幹預。
近義詞
- 擊壤鼓腹:直接互換使用,意義完全相同。
- 含哺鼓腹:出自《莊子》,形容百姓飽食無憂的狀态。
注意
部分現代詞典(如、4)将其解釋為“發揮才能和力量”,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本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腹擊壤》這個詞的意思
《鼓腹擊壤》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在正氣浩蕩的時候用力氣擊打腹部和腰部,以顯示膽識豪情、壯志淩雲的意态。
《鼓腹擊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腹擊壤》由“鼓”、“腹”、“擊”和“壤”四個部首組成。
其中:
- “鼓”字的部首是“鼓”,總共有13個筆畫;
- “腹”字的部首是“⺼(肉)”,總共有10個筆畫;
- “擊”字的部首是“扌(手)”,總共有5個筆畫;
- “壤”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8個筆畫。
《鼓腹擊壤》的來源
《鼓腹擊壤》最早出現在《南史·文學傳》中,形容當時時局動蕩,人們積極抱有壯志。
《鼓腹擊壤》的繁體字
《鼓腹擊壤》的繁體字為「鼓腹擊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鼓腹擊壤》的例句
他在講台上不停地鼓腹擊壤,激勵學生們追尋夢想。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鼓掌、腹肌、擊打、耕耘。
近義詞:振奮人心、壯志淩雲、亢奮激昂。
反義詞:壓抑、委曲求全、氣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