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腹擊壤的意思、鼓腹擊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腹擊壤的解釋

同“ 擊壤鼓腹 ”。《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畊田鑿井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腹擊壤(gǔ fù jī rǎng)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字面意為“拍打腹部、敲擊土壤”,深層含義是形容太平盛世中百姓生活富足、無憂無慮的安樂景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構成與内涵:


一、詞義解析

  1. 鼓腹

    “鼓”指拍打、敲擊,“腹”即腹部。合指吃飽後拍打肚皮的動作,象征衣食豐足、心滿意足的狀态。此意象常見于古籍對理想社會的描繪,如《莊子·馬蹄》載:“含哺而熙,鼓腹而遊”,展現百姓飽食後悠然自得的場景。

  2. 擊壤

    “擊壤”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投擲遊戲(以木片擊打另一木塊),後引申為農耕閑暇時的娛樂活動,代表生活安甯、民風淳樸。東漢王充《論衡·藝增》記載:“有年五十擊壤于路者”,描述老者遊戲自娛,側面反映社會安定。

  3. 整體寓意

    兩詞組合後,以“鼓腹”喻物質豐裕,以“擊壤”喻精神愉悅,共同構成太平盛世的典型意象,表達對政治清明、民生安樂的理想化贊頌。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典出《帝王世紀》所載堯帝時期的傳說:

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十老人擊壤于道,觀者歎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何有于我哉!”

後人據此提煉出“鼓腹擊壤”,強調百姓自得其樂而不知君恩,成為歌頌治世的經典典故。


三、用法與例句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為“形容太平盛世,人民歡樂的景象”,引《莊子》《帝王世紀》為源。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歌頌統治者德政”的文化内涵,并解析“擊壤”的遊戲屬性。

  3. 《成語源流大詞典》(江蘇古籍出版社):

    詳述典故演變,指出其與“堯天舜日”“含哺鼓腹”的語義關聯。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政治理想中的“小國寡民”願景,成為曆代文人對治世褒揚的固定表達。其價值不僅在于語言美學,更承載着民生為本、政通人和的社會治理思想,至今仍具啟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鼓腹擊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百姓吃飽後有餘閑進行遊戲,後多用于稱頌太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其核心含義與“擊壤鼓腹”相同,均體現對和諧社會的贊美。


出處與典故

  1. 《隋書·儒林傳·何妥》:記載“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描述遠古時期百姓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态。
  2. 《莊子·馬蹄》:提到“含哺而熙,鼓腹而遊”,以赫胥氏時代的太平景象為典故來源。

使用場景


近義詞


注意

部分現代詞典(如、4)将其解釋為“發揮才能和力量”,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本義。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體蒡蓊菜寶録倍半表子冰浄蒼旻朝列愁懃翠駮綷詠代為說項搭界黨偶彈墨绫大題小做大鹹底物兜舁二臘翻秧子泛鹢挂掌孤村鴻振火牀建疵羯胡金剛砂驚惶無措舊迹誇父追日曠别擽合涼氣擄掠馬差明覈腦筋喔唷鈚箭批娅娜齊夏區落日月經天融彙容假三惑掃松隨車瑞俗士他故童龀往後衛蘧僞飾圍魏救趙校能孝子順孫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