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衣的意思、裳衣的详细解释
裳衣的解释
裳与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词语分解
- 裳的解释 裳 á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 * 的衣裙。 裳 ɑ 〔衣裳〕衣服。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衣的解释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锦还(俷 )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姓。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裳衣”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裳衣”由“裳”与“衣”组成,泛指整套服饰。其中:
- 衣:指上衣,覆盖上半身的服装;
- 裳(cháng):指下裙,古代男女皆穿的下装,形制类似现代长裙,用于遮蔽下体。
二、文献例证
- 《诗经·齐风》中“颠倒裳衣”描述匆忙穿衣的情景,体现二者组合的日常性;
- 《礼记·中庸》提到“设其裳衣”,指祭祀时陈列先祖遗留的衣物;
- 唐代玄奘记载印度“裳衣无定”,反映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三、文化延伸
古人穿衣讲究“上衣下裳”的礼制,如《周易》强调“黄裳元吉”,将黄色下裳视为吉祥象征。需注意:
- 古代“裳”内穿开裆裤,外罩裳裙以蔽体;
- 现代成语“裳衣”偶喻自由不拘束的言行,属引申用法。
四、读音辨析
“裳”在“裳衣”中传统读作cháng,与“衣裳(shang)”的现代读音不同。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发音。
(可通过汉典或查字典查阅更多古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裳衣》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古代的服饰。下面是关于此词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裳衣》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衤」和「衣」两个部首。根据拆分的部首和笔画计数法,它有4个笔画。
来源:《裳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古代,人们用「裳衣」来指代身上那一套覆盖全身的衣物,通常是长袍或长衣。
繁体字:《裳衣》的繁体字为「裳衣」,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裳衣」的汉字书写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的简体字相似。
例句:他穿着华丽的裳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组词:裳装、古裳、裳服、云裳
近义词:长衣、长袍、长袍袖
反义词:短衣、短袍、短袍袖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乐意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