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似的意思、得似的詳細解釋
得似的解釋
怎似;何如。 五代 齊己 《寄湘幕王重書記》詩:“可能有事關心後,得似無人識面時?” 宋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自笑堂堂 漢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舊隻流東?” 明 劉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遊》詩:“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似的解釋 似 ì 相類,像:相(乶 )似。類似。似是而非。 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應如此。 表示比較,有超過的意思:一個高似一個。 似 ì 〔似的〕跟某種情況或事物相似,如“他樂得什麼似似”。亦作“是的”
網絡擴展解釋
“得似”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表示“相似、仿佛”
- 基本含義
指事物或情景相似、相仿,常用于比喻兩者差異極小,難以區分。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或書面語中,例如形容外貌相似(如“兩人得似兄弟”)或事件發展雷同。
- 起源
據《水浒傳》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
二、表示反問“何如、怎似”
- 基本含義
在古漢語中常用于反問或比較,表達“怎比得上”“如何像”的否定或感慨語氣。
- 古詩文例證
- 宋代楊萬裡:“帝城萬事好,得似早還家?”(《诏追供職學省曉發鳴山驿》)
- 陳亮:“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隻流東?”(《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 現代用法:多指“相似”,強調事物間的類同。
- 古文用法:常以反問形式出現,表達對比或感慨。
- 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尤其在閱讀古典文獻時需留意語氣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似(dé sì)是一個漢語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得似可以拆分為"得"和"似"兩個部分。“得”部首是“彳”,總筆畫數為2。"似"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2。
來源:得似的意思源于《論語·學而篇》:“得似人焉,失似人焉。”意為 "得到像人一樣的身份和地位,失去像人一樣的品行和行為"。
繁體:得似的繁體字為「得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得似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他的言行舉止得似紳士,但内心卻失似君子。
組詞:得似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它通常獨立使用。
近義詞:類似、相似、類同
反義詞:不同、不類、不似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有其他問題,盡管問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