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解的意思、半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解的解釋

(1).剖分為二。《左傳·宣公十六年》“王享有體薦” 晉 杜預 注:“享則半解其體而薦之,所以示其儉。”

(2).未全理解。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解”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剖分為二
    源自《左傳·宣公十六年》中晉代杜預的注解:“享則半解其體而薦之,所以示其儉。”,指古代祭祀時将祭牲剖分為兩半的禮儀動作,後泛指物理上的分割。

  2. 未全理解
    指對事物或知識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如“一知半解”。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中提到:“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強調對内容僅部分掌握。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相關辨析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解的意思

“半解”是一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對某個問題、現象或事物隻有部分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半解”可以拆分成“卩”和“解”兩個部分。

其中,“卩”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字形類似于“印章”。它作為部首時,表示與官印、文件等相關的含義。

而“解”是一個獨立的字,共有13個筆畫。它的字形由“角”和“弓”組成,表示用手按住角,将箭從弓上解下的動作,引申為解開、理解的意思。

來源和繁體

“半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史·楊一清傳》中,用來形容楊一清的學問隻是半知半解。後來逐漸流傳開來。

在繁體中,“半解”保持了和簡體一樣的字形,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的“半解”寫作“半接”,表示對事物隻有一部分了解。

例句

1. 他對這個領域隻是半解,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和實踐。

2. 老師的解釋并不清晰,讓學生們隻能半解這個問題。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半夜、半小時、半途、半島、半圓。

近義詞:半懂不懂、半知半解。

反義詞:全解、不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