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etwork]∶網狀物
(2) [enlist the services of]∶網羅
(1).網狀物。《北齊書·薛琡傳》:“自制喪車,不加彫飾,但用麻為流蘇,繩用網絡而已。” 唐 杜寶 《大業雜記》:“﹝ 乾陽殿 ﹞其柱大二十四圍,倚井垂蓮,仰之者眩矅。南軒垂以珠絲網絡,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飛鳥。”
(2).比喻法令。《漢書·朱博傳》:“網絡張設,少愛利,敢誅殺。” 明 唐順之 《贈宜興尹林君序》:“後為吏者見民之饒給又蠢蠢易籠也,則多張網絡侵漁之,故民生日以殫蹙而奸僞萌起。”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桎梏陳五刑,網絡施七覆。”
(3).收羅;概括。 唐 司馬貞 《補<史記>序》:“然其網絡古今,叙述懲勸,異 左氏 之微婉,有 南史 之典實。” 曹禺 《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陳白露 是主線,靠她把劇情和那些人物勾結、網絡起來。”
(4).電路或其一部分的總稱。網絡的分類方法很多:按内部參數(電阻、電感和電容)隨電流(或電壓)的大小及方向有無變動,分成“非線性網絡”和“線性網絡”;按内部是否含有電源(如電池、電子管等),分成“有源網絡”和“無源網絡”;按向外伸出接線端的數目,分成“二端網絡”和“四端網絡”等。
“網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幾種常見解釋:
“網絡”的核心是“互聯”,既可以是物理連接(如互聯網),也可以是抽象關系(如人際關系網)。其意義隨技術發展不斷擴展,成為現代社會信息流通的基礎架構。
網絡是指由若幹計算機和設備通過通信線路相連接,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流的系統。網絡的概念來源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使得信息的傳播和共享變得更加快速和便捷。
網絡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讀作“⺺”,指的是“肉”,表示構成事物的主體,而“⺟”讀作“毛”,表示事物的屬性或特征。它的筆畫數目為10劃。
網絡一詞最早來源于德國,最初是用于描述大規模自動綜合電路,後來演變為指計算機網絡。在中國,網絡一詞開始流行是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正處于信息化的進程中,網絡正在迅速普及和發展。
網絡的繁體字是「網絡」,在繁體中,「網」是用「糸」和「罔」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它的意思是網狀物,表示網絡的結構;而「絡」是用「糸」和「各」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它的意思是多種事物交錯構成的紛繁複雜的樣子,表示網絡的聯繫。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網路」或「網路」,相對于現代的「網絡」,寫法略有不同。
1.他通過網絡學習了很多新知識。
2.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遞變得更加迅速。
3.我的朋友們都在社交網絡上。
1. 網絡安全
2. 網絡遊戲
3. 網絡連接
4. 無線網絡
1. 互聯網
2. 網際網
3. 國際網絡
1. 線下
2. 實體
3. 傳統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