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動能定理的意思、動能定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動能定理的解釋

描述做功和物體動能變化的定量關系。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合外力對物體做多少正功(或負功),物體動能就增加(或減少)多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動能定理是經典力學中的核心定理之一,描述了物體動能變化與外力做功的關系。

定義與公式

動能定理的數學表達式為: $$ W{text{總}} = Delta K = frac{1}{2}mv{text{末}} - frac{1}{2}mv_{text{初}} $$ 其中:

核心含義

  1. 标量性:動能定理僅涉及功和動能的标量計算,無需分解力的方向,簡化複雜運動(如曲線運動)的分析。
  2. 因果關系:總功是動能變化的唯一原因。若總功為正,動能增加(如物體被加速);若為負,動能減少(如摩擦力使物體減速)。
  3. 適用範圍:
    • 適用于宏觀低速物體(不涉及相對論效應);
    • 適用于任何力類型(恒力、變力均可);
    • 需在慣性參考系中使用。

應用場景

注意事項

示例

一輛質量為 ( 1000 , text{kg} ) 的汽車以 ( 20 , text{m/s} ) 行駛,刹車後滑行 ( 50 , text{m} ) 停止。根據動能定理,摩擦力做功 ( W = 0 - frac{1}{2} times 1000 times 20 = -200,000 , text{J} ),可進一步求出摩擦系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動能定理(Dòng Néng Dìng Lǐ)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一個物體的動能與其質量和速度的乘積成正比。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動能定理》的部首是“動”(dòng),由“雲”(yún)和“力”(lì)組成;“能”(néng)的部首是“月”(yuè)和“力”(lì);“定”(dìng)的部首是“宀”(mián)和“示”(shì)。 《動能定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它最早出現在牛頓的經典力學領域中,用來描述物體由于速度改變而産生的動能變化。 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的主要區别在于字形的變化。在繁體中,《動能定理》的字形會比簡體字更為複雜。例如,簡體字中的“動”(dòng)在繁體字中會寫作“動”,字形更為繁複。而《動能定理》的繁體字形則保持了這種複雜的特點。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動能定理》的古代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然而,對于這個具體詞彙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資料可供參考。 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句來更好地理解《動能定理》的用法。例如,“根據動能定理,物體的動能與其質量和速度的乘積成正比。”又如,“動能定理證明了能量的守恒定律。” 與《動能定理》相關的組詞有動能轉化、動能守恒等。而與它近義的詞彙有動量定理、功率等。反義詞可能是動能消散、動能損失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