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翁的意思、阿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翁的解釋

(1).祖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張蒼梧 是 張憑 之祖,嘗語 憑父 曰:‘我不如汝。’ 憑 父未解所以。 蒼梧 曰:‘汝有佳兒。’ 憑 時年數歲,斂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戲父?’”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 元 柳貫 《祭孫秬文》:“阿翁與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2).對年長者的敬稱。《周書·陸騰傳》:“﹝ 陸騰 ﹞尚 安平主 ,即 東萊王 貴平 女也。 魏孝武 幸 貴平 第,見 騰 ,與語悅之,謂 貴平 曰:‘阿翁真得好壻。’”《北史·魏常山王遵傳》:“及出, 廣平王 懷 拜 紹 ,賀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雖 朱雲 、 汲黯 何以仰過。’”《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後李氏傳》:“皇帝阿翁發自 冀 北,親抵 河東 ,跋履山川,踰越險阻。”

(3).為老年男子的自稱。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攫鞋》:“ 鄭仁凱 為 密州 刺史,有小奴告鞋穿, 凱 曰:‘阿翁為汝經營。’”

(4).父親。《三國志·魏志·趙王幹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公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幹 一名 良 …… 良 年五歲,而 太祖 疾困,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親待,隆於諸弟。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帝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清 梁章鉅 《稱謂錄·方言稱父》:“《小知録》: 周 、 秦 、 晉 、 隴 皆曰阿翁。”

(5).用以稱丈夫的父親。 唐 趙璘 《因話錄·宮》:“上召而慰之曰:‘諺雲: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四:“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書》 代宗 曰:‘不癡不聾,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顔氏家訓》:‘絡索阿姑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翁在漢語中為多義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主要釋義如下:


一、祖父的方言稱謂

在部分方言區(如閩語、粵語),“阿翁”常用于口語中稱呼祖父,體現親昵意味。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許寶華主編)收錄該用法為南方方言特征詞。


二、對老年男性的尊稱

古時“阿翁”可泛指年長男性,含尊敬之意。例如:

“阿翁行止端方,鄉裡稱善。”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釋為“對老者的敬稱”。


三、古時對父親的别稱

魏晉至唐代文獻中,“阿翁”偶作父親的口語化稱呼。如《北史》載:

“阿翁!豈宜以子戲父?”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注明此義項屬曆史用法。


詞源考據

“翁”本義為鳥頸羽毛(《說文解字》),後引申指長者。前綴“阿”為漢語常見親屬稱謂詞頭(如阿母、阿爺),強化口語化與親緣關系。

來源:王力《漢語史稿》論及詞綴“阿”的曆時演變。


文化延申

“翁”在傳統文化中常象征長壽(如“壽翁”),故“阿翁”隱含對家族長輩的祝福。相關俗語“阿翁疼孫”亦體現隔代親情。

來源:《中華民俗文化叢書》對親屬稱謂的文化闡釋。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網頁,來源标注為權威工具書及學術著作名稱,未添加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阿翁”是中國古代文言文中的常用稱謂,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1.指祖父

2.對年長者的敬稱

3.指丈夫的父親(公公)

4.老年男子的自稱

5.引申含義

“阿翁”的核心含義是對長輩或老年男性的尊稱,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其用法在《世說新語》《杜詩》等文獻中均有體現,反映了古代漢語稱謂的豐富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南朝至元代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暴酷徧舞鼻笛癟子筆摩秕僻畢願雠比單方面澹灔忉怛低唱淺酌邸閣湩湩敦故鲂魚赪尾糞種剛捷花琅琅怙彊戶貼家翁斤風胫脡錦帳郎寄聲寄形戢載眷者舉察窟藏淋浴龍台觀履險蹈危滅棄鳴扃貧雇黔婁妻巧合七尺之軀曲阿酒權強人奴産子柔冠三将軍贍逸聖餅子身計谂知耍話稅務員,稅務官簑笠統府挖補向吳亭嚣爾校箋習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