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訂和箋注。如 徐震堮 有《世說新語校箋》。
“校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獻整理和學術研究領域,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校箋”指對古籍或文獻進行校訂和箋注的雙重工作。其中:
主要用于古籍整理或學術著作,例如徐震堮的《世說新語校箋》,這類作品既修正了原書文字錯誤,又對内容進行了詳細注解,便于現代讀者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校箋案例,可參考《世說新語校箋》等文獻(來源:、4)。
校箋是指在傳統文化中指用于傳遞信息、記錄文字的紙張。它通常用于書寫、繪畫和記錄重要事件等。
校字的部首是木,校字的讀音是xiào。
校字有8畫,分别是:一、丨、丶、一、一、丶、一、丨。
箋字的部首是竹,箋字的讀音是jiān。
箋字有9畫,分别是:一、丨、一、丨、一、一、丨、一、丶。
校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書記錄工具。在古代,人們使用竹、木等材料制作的扁平紙張來進行書寫和記錄。校箋作為其中的一種,被廣泛使用。
校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校箋」。
在古代,校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校」字的上部分為兩點,下部分為兩豎,類似于現代的「交」字。而「箋」字則沒有明顯的區别。
1. 他用一張校箋記錄了重要的會議内容。
2. 我把一些心情寫在校箋上,感覺很輕松。
1. 校友:指同一所學校的校内或校外學生或教職員工之間相互聯繫和關照的關系。
2. 箋名:指記載或書寫在校箋上的姓名或名片。
3. 校審:學校内部對文件、論文等進行審核和審查。
便條、便紙、便籤
通報、公告、公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