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制,尚書郎入值台中,官供錦被、錦帳等。後即以“錦帳郎”指朗官之屬。《後漢書·锺離意傳》“自此詔太官賜尚書以下朝夕餐,給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 李賢 注引 漢 蔡質 《漢官儀》:“尚書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晝夜更宿,帷帳畫,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隨時改易。” 唐 杜牧 《除官歸京睦州雨霁》詩:“豈意籠鳥飛,還為錦帳郎。” 前蜀 韋莊 《九江逢盧員外》詩:“ 陶潛 豈是銅符吏, 田鳳 終為錦帳郎。”
“錦帳郎”是古代對郎官(尚書郎)的雅稱,源自漢代官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制度背景 漢代規定,尚書郎入值宮中時,朝廷會提供錦被、錦帳等物品。這一特殊待遇使“錦帳郎”成為郎官的代稱(、、均提及)。
本義與演變
文學化應用 該詞常見于詩詞,既指官職又帶富貴意象。例如:
該詞現已不用于現代漢語,主要出現在古籍注釋或古典文學研究中。需注意“朗官”在部分文獻中為“郎官”的異寫(、)。
《錦帳郎》是一種古代稱謂,通常用于形容一位衣着華麗、風度翩翩的男子,也可表示對男性的喜愛和稱贊。
《錦帳郎》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钅”、“幕”、“⼜”、“丆”和“丿”五個部首,其中包含21個筆畫。
《錦帳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和宋代辛棄疾的《破幽夢》等。它通常用來形容貴族或官員身份的男子,因此代表了一種高貴和光彩奪目的形象。
《錦帳郎》的繁體字寫作「錦帳郎」。
古代對《錦帳郎》這個詞的寫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時期有所變化,常見的寫法有「錦帳郎」和「錦張郞」,都表示同樣的意思。
1. 他身穿一襲錦帳郎裝束,華麗非凡。
2. 這位年輕的錦帳郎儀态萬千,引得衆人側目。
- 錦衣玉食
- 郎才女貌
- 錦繡前程
- 高貴典雅
- 衣冠楚楚
- 俊俏潇灑
- 風華絕代
- 潇灑倜傥
- 貧衣薄食
- 寒酸落魄
- 麻布破衣
- 平庸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