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官員每月十五日參朝。《通典·禮三十》:“ 神龍 元年四月十四日,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望參日陞殿食。”
(2). 宋 代對六參的稱謂。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六參,又名望參,謂一五日之常禮也。在京大小職事及不釐務官,趁赴望參,不得連三次請假。”參見“ 六參 ”。
“望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古代官員朝會制度
二、現代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四字成語,由“望”(盼望)和“參”(參考)組成,表示希望得到他人指點或參考,用于學習、工作等場景。例如:“他在專業領域經驗有限,常望參前輩意見”。
補充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類辭書及曆史典籍解讀,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通典》《朝野類要》等原始文獻。
望參(wàng cān)是漢字詞語,有着以下含義:
1. 希望得到指導、參考。
2. 以佩戴官印為象征,指望進入官場。
3. 期望參加某個組織或機構。
望參的拆分部首為方部(方字旁),筆畫數為13劃。
望參的來源并不明确,可以解釋為希望得到咨詢或參考,或者是由于佩戴官印的象征意義而表示希望進入官場。
望參在繁體字中寫作「望參」。
古時候,望參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即「望參」。
1. 他希望能夠望參前輩的經驗,獲得更好的指導。
2. 這位青年有着望參官場的心願,希望能夠邁入公職之門。
3. 她向社團遞交了申請,希望能夠望參其中,參與組織的各項活動。
1. 參觀:參與觀看、參觀參與某個活動,如參觀博物館。
2. 參謀:提供幫助、建議的人。
1. 參考:作為借鑒或參照的對象。
2. 咨詢:向他人尋求意見、建議。
無明确的反義詞與望參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