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削的意思、髡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削的解釋

謂受髡刑,剃去須發。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 明帝 時, 桑民 摐陽侯 坐冢過制髡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髡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髡”指剃去頭發,“削”意為去除,合稱“髡削”表示古代一種剃除須發的刑罰。《古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此刑罰起源于周代,屬于“五刑”之外的恥辱刑,主要用于懲戒輕罪者。從《說文解字》的字形分析,“髡”從髟兀聲,本義與剃發有關,印證了該刑法的核心特征。

據《中國刑罰史》記載,髡削在秦漢時期演變為制度化的“耐刑”,即剃去鬓須保留頭發,成為區别犯罪等級的标識。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注疏》中特别指出:“髡者,去發也,削者,損其肢體也”,表明後期詞義擴展出身體毀損的含義。這種刑罰方式在《漢書·刑法志》等典籍中均有實例記載,常與鉗刑結合使用,形成對犯人的雙重羞辱。

現代漢語中“髡削”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刑獄制度時仍屬重要術語。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收錄,其釋義需綜合古代字書、史籍進行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髡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引證與曆史背景

漢代王符《潛夫論·浮侈》記載:“明帝時,桑民摐陽侯坐冢過制髡削。”

補充說明

  1. 網絡釋義的争議:部分網絡資料将“髡削”與《工筆荷花技法全解》一書關聯,但此内容明顯與詞義無關,可能是網頁信息混雜導緻的錯誤,需謹慎參考()。
  2. 相關成語:如“削發為僧”“削足適履”等,均含“削”字,但語義與“髡削”無直接關聯。

建議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或檢索權威古籍數據庫以驗證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北裡奔馬圖比納不欺暗室怅惘朝辭岔氣宸寵啜吒大官人誕譽大俠娥輪飯貼高操高擎格式塔心理學宏朗轟震回顧展講和蕉紅佳俠嘉燕極工雞貓子喊叫驚弓之鳥九奏樂岚氣鍊砂連衣裙亂謀輪日摩挲石募原甯嘉畔道偏蝕疲乏平行愆忘汽車制造廠騎馬布欺生十二屬釋回增美蝨心水紅水味說闊探符跳端聽視頽齡頹散窩窩鞋蕪蔓物證線民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