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稛載的意思、稛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稛載的解釋

亦作“稇載”。以繩束財物,載置車上。亦指滿載、重載。《國語·齊語》:“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而歸。” 韋昭 注:“垂,言空而來;言重而歸也。” 唐 韓愈 《答窦秀才書》:“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稛載而往,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 宋 梅堯臣 《途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再拜膝前荷勤誨,垂橐稛載歸忘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稛載(kǔn zài)是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于日常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将物品捆紮後裝載,強調滿載、捆載的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捆紮裝載

    指将貨物或物品捆束整齊後裝車或裝船,體現完整、滿載之意。

    例:《國語·齊語》載:“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而歸。”(描述使者空囊而來,滿載捆紮的禮物而歸)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冊,第58頁)。

  2. 滿載

    引申為完全裝滿、無空隙的狀态,含“全部容納”之義。

    例:宋·王安石《估玉》詩:“大梁老估聞不眠,操金喜取走蹁跹……稛載以告我,我試為君研。”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2293頁)。


二、字形與構詞解析


三、典籍用例

  1. 《國語·齊語》:

    “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而歸。”

    注:此處形容使者受贈大量財物,需捆紮裝載方得運回。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國語》(2013年,第243頁)。

  2. 《聊齋志異·劉夫人》:

    “數日,稛載而歸。”

    注:描述主角捆載財物歸家。

    來源:《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卷九)。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稛載”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文本,保留“滿載”的古義,但逐漸被“滿載”“捆載”等詞替代。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捆紮與裝載的完整性,無衍生歧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70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2. 《辭源》(商務印書館,1983年修訂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4. 《國語》(中華書局點校本,2013年)
  5. 《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稛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原指用繩子捆紮財物并裝載到車上,後引申為“滿載”“重載”的狀态,常形容攜帶大量物品或收獲頗豐的情景。例如《國語·齊語》中“垂櫜而入,稛載而歸”,描述使者空囊而來、滿載而歸的對比。

  2. 古籍用例與演變
    唐代韓愈在《答窦秀才書》中寫道“稛載而往,垂橐而歸”,宋代梅堯臣亦用“垂橐稛載歸忘饑”表達類似意境,均延續了滿載而歸的引申義。而《管子·小匡》中寫作“攈載”,清代文獻沿用此寫法,說明“稛”與“攈”可能為異體字或通假關系。

  3.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與近義詞“滿載”“捆載”混淆。

提示: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暗碛飽朔博識洽聞闡緩懲勸叱奴螭首弛刑徒寵進當作大使者的子跕躞蛾黛迩來方外遊負帙甘貧守分革風易俗谷草詭容歸幰國琛猴冠花青婚戀奸咎嬌饒解領捐書舉足可待空頭情躨躨欄榥冷局利榷龍鳳通寶攣攣輪扁免予刑事處分明祇骈踬佥套青缟親遊瓊璧求谒散坐神不附體神清視草台事寄室子順刀四奸肆縱素床晩來谿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