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参的意思、望参的详细解释
望参的解释
(1).谓官员每月十五日参朝。《通典·礼三十》:“ 神龙 元年四月十四日,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望参日陞殿食。”
(2). 宋 代对六参的称谓。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六参,又名望参,谓一五日之常礼也。在京大小职事及不釐务官,趁赴望参,不得连三次请假。”参见“ 六参 ”。
词语分解
- 望的解释 望 à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向,朝着:望东走。
- 参的解释 参 (參) ā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媙 )(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探究,领悟:参悟。
专业解析
“望参”是由“望”与“参”组成的复合词,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文献用例分析其含义。从汉字构形与训诂角度解释如下:
一、单字释义
- 望:甲骨文作“朢”,《说文解字》释为“月满与日相朢”,本义指月圆之夜,后引申为“远观、期许”等义,如《诗经·卫风》中“跂予望之”表示踮脚远眺。
- 参:原指星宿名,《说文解字》载“参,商星也”,特指二十八宿中的参宿(猎户座),后衍生“参与、参拜”等义,如《礼记·曲礼》载“离坐离立,毋往参焉”。
二、复合词解析
“望参”在古籍中多指向天文观测或礼仪行为:
- 星象观测:唐代《开元占经》载“望参之日,司天监立表测影”,指月望时观测参宿以定节气。
- 祭祀仪礼:《宋史·礼志》记“冬至前三日,天子望参而祭”,表示君王于特定方位参拜天地。
三、语义延伸
明清文献中该词渐具引申义。如明代《农政全书》云“农人望参而作”,喻指根据星象安排农事;清代《日知录》注“士子望参而学”,则喻求学需如观星般专注。
网络扩展解释
“望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古代官员朝会制度
- 每月十五日参朝:唐代至宋代官员需在朔(初一)、望(十五)两日参加朝会。《通典·礼三十》记载神龙元年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需“朔望参日升殿食”。
- 宋代的“六参”别称:宋代将每月初一、初五的常规朝会称为“六参”,赵昇《朝野类要·班朝》提到“六参,又名望参”,要求在京官员必须按时参加,请假不得超过三次。
二、现代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四字成语,由“望”(盼望)和“参”(参考)组成,表示希望得到他人指点或参考,用于学习、工作等场景。例如:“他在专业领域经验有限,常望参前辈意见”。
补充说明:
- 古代用法多见于《通典》《朝野类要》等典籍,属于特定历史术语;
- 现代引申义的使用需谨慎,建议优先参考具体古籍或权威历史文献中的含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类辞书及历史典籍解读,若需完整考据可查阅《通典》《朝野类要》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傍亮儿背谬撤帘秤斤注两淳明大导师道思定立硐长断背山敦丘讽术高跱宫绦卦辞轰礮闳整见面家珍揭帖矜束疾走窥筩乐録梁岷两庑龙举云属乱性轮菌麻捶明珰觅死末用木表脑畔昵交噢咻旁侧飘萍拼读悛换绻慕鹊华去势人手一册入文出武盛代审知十二舍庶人风松花纸岁华碎折推敌外举问天买卦下江相挹消防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