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跨鶴揚州的意思、跨鶴揚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跨鶴揚州的解釋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 揚州 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 揚州 。’欲兼三者。”後以“跨鶴揚州”指豪富冶遊繁華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先世簪纓,舊業箕裘,走馬 章臺 ,騎鲸滄海,跨鶴 揚州 ,黃金積子孫難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懷》套曲:“得成就,真箇勝似腰纏跨鶴 揚州 。”亦作“ 跨鶴維揚 ”、“ 跨鶴纏腰 ”。 清 長白浩歌子 《螢窗異草·落花島》:“ 申無疆 ,字 仲錫 ,跨鶴 維揚 ,歷有年所。” 清 楊潮觀 《李衛公替龍行雨》:“俺不是 揚州 遊客,跨鶴纏腰;俺不是 秦 臺嬌客,乘鳳吹簫。”亦省作“ 跨鶴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泊》:“那裡有纏十萬,順天風跨鶴閒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跨鶴揚州"是源自道教傳說的典故性成語,承載着中國古代對得道成仙與富貴生活的雙重文化想象。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典故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代殷芸的《小說》,其中提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形象地融合了財富積累與羽化登仙兩種人生追求。在語義演變過程中,《中國成語大辭典》指出其形成兩種主要釋義:字面指道家修煉者駕鶴飛升的成仙過程,比喻義則引申為獲取巨額財富後縱情享樂的生活狀态。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強調"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既是長壽祥瑞的象征,又是仙人坐騎的具象化載體,這種文化符號的疊加強化了成語的神秘色彩。揚州作為隋唐時期最繁華的商業都市,在《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被證實是當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其地名在成語中既實指地理位置,又虛化為富庶生活的代名詞。

現代語言運用方面,《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收錄該成語時,着重提示其多用于文學作品的隱喻表達,既可形容超凡脫俗的境界,也可暗含對奢靡生活的諷喻,具體語義需結合語境判斷。這種語義的辯證統一,體現了漢語成語"一詞多義"的典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跨鶴揚州”是一個源自南朝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騎鶴前往揚州”,實際象征對財富、權勢和成仙三者兼得的奢望,後多用于形容在繁華之地豪奢享樂的生活。其核心來源于南朝梁殷芸《小說·吳蜀人》中的故事:幾位友人各言志向,有人想當揚州刺史(權勢),有人想腰纏萬貫(財富),有人想騎鶴成仙(長生),最後一人卻提出“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試圖同時實現三者。

二、典故解析

  1. 出處背景:故事通過誇張對比,諷刺了人性中貪求無度的心理。揚州作為隋唐時期最繁華的商業城市,常被用作“富貴溫柔鄉”的象征。
  2. 文化衍生:該典故衍生出“跨鶴維揚”“跨鶴纏腰”等變體,并在元明文學中頻繁出現。例如:
    • 元·汪元亨:“跨鶴揚州,黃金積子孫難守”(《折桂令·歸隱》);
    • 明·高明:“真個勝似腰纏跨鶴揚州”(《二郎神·秋懷》)。

三、現代用法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奢靡生活的向往,或調侃不切實際的貪心。例如:“既想功成名就,又想逍遙山水,你這簡直是現代版跨鶴揚州。”

補充說明

需注意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輕松跨越困難”,此說法缺乏典故依據,可能是誤傳。權威文獻(如漢典、古籍引用)均以“三者兼得”為正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拜托幫源洞迸發必要性不惑之年乘警懲懼怆情春日打落刀鞘東坡書院忿阋幹荒橫草不拿,豎草不拈護場回許豆笏頭帶交股民接毂金粟堆集隼計制決撒攫噬科學教育影片列龍華飯隆性陸賈、郦生貓月子蒙哄面光南圖片紙缥清破冢鋪張浪費陗阤氣笛齊雞開府寝飯敧缺诠識日朘月減三寸之舌聲納蜃阙守圉苕嶢擿擋頭甲駝毧吾仗鮮車怒馬相鄰效牽些箇斜谷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