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徒和朋友。《莊子·山木》:“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 成玄英 疏:“門徒朋友,益甚離散。”
“徒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徒友”由“徒”和“友”組成:
傳統典籍中的含義
源自《莊子·山木》:“親交益疏,徒友益散”,指因自身過失導緻門生弟子和親密朋友逐漸疏離()。成玄英注解中強調“徒”與“友”的離散狀态,暗示人際關系的變化。
現代引申義
當代語境下,該詞可指表面交往但缺乏真心的朋友,帶有一定貶義色彩()。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古代文獻中側重客觀描述師徒朋友群體,現代用法則更強調“虛假情誼”的負面含義。
徒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徒”和“友”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該詞語進行拆分、源起、繁體字、古時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介紹。
“徒”字的部首是彳(chì),總筆畫為9畫;“友”字的部首是月(yuè),總筆畫為4畫。
“徒友”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徒”的意思是指跟隨、追隨,表示一種師徒關系;而“友”的意思是指朋友、同伴,表示一種親近的關系。因此,“徒友”可以理解為師徒關系中的朋友或者同伴。
在繁體字中,徒友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徒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一般使用的是篆書形式,徒友的古漢字寫法為「徒友」。
1. 張師傅對李徒弟說:“你是我的徒弟,同時也是我的徒友,我們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 在古代學堂中,師父和徒弟之間培養了深厚的徒友關系。
徒師、師徒、友情、朋友、同伴
同侪、夥伴、磨友、戰友
敵人、陌生人、對手、對立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