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身﹔托体。
"托质"是一个具有哲学与宗教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将生命或精神寄托于某种载体或境界。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次解析:
单字释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复合词构成
“托质”属动宾结构,“托”为动作,“质”为对象,字面意为“寄托本体”,强调将生命或精神安置于特定载体。
哲学/宗教语境
指灵魂或神识寄托于物质形体,常见于佛教、道教文献。
例:《净土圣贤录》“托质莲胎”,描述往生极乐世界后神识寄托于莲花化生。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1922年)
文学引申义
引申为将理想、情感寄托于具体事物。如宋代禅诗“托质山林泉石间”,喻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来源:《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托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可作如下解释:
“托质”指寄身或托体,即通过某种载体或形式寄托自身的存在。该词由“托”(承载、依托)和“质”(本体、实体)组合而成,强调将自身依附于外物或环境。
字义拆分
引申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托质”常被用来表达将自身寄托于自然或抽象事物的意境。例如:
部分资料(如)提到“托质”有“携带质问”的含义,但此解释缺乏古籍用例支持,可能是现代误读。主流释义仍以“寄身”为主。
“托质”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哲学语境,强调通过外物实现存在或精神的依托。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至宋代相关文献。
白石粲白文八字帖鞭长不及伯理不认亲不舍得不数数不栉陈谢吃寡醋愁神出尘不染丛重村郭大红电键地黄房皇凤翥龙翔干渡钱告乏宫隅光泽喉转皇帝老子灰黪灰顶简略翦刷谨卫酒入舌出开戒空洞昆鸡拦当浪涛良枣砢么率钱农业局彭蜞片子铍掩堡坞畲耕谁何疏芜私躬嵩丘太坛头筹偷期吞赃蚊睫温腝五彩戏无羞僧浯屿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