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先前的貪污行為。《新唐書·王琚傳》:“右相 李林甫 恨 琚 恃功使氣,欲除之,使人劾發 琚 宿贓,削封階,貶 江華 員外司馬。”
“宿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宿贓(拼音:sù zāng)指過去積累的不正當財物或罪惡行為。其中,“宿”表示“舊有的、積累的”,“贓”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財物或罪行。
核心概念
強調對曆史遺留問題的追溯,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個人的貪污舊案。例如《新唐書·王琚傳》記載,唐代右相李林甫因不滿王琚居功自傲,便揭發其“宿贓”,最終導緻王琚被貶。
延伸意義
部分權威來源(如查字典)指出,該詞不僅限于貪污,也可泛指長期積累的非法所得或惡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語境用法,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記載。
《宿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居住在一個地方長期積存的不正當財物或不義之財。
拆分部首和筆畫:宀(宀字頭)+貝(貝字底)+走(走字旁)+貝(貝字底)+止(止字底)+貝(貝字底),共12筆。
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宿》字時,解釋為:居也。因為“宿”字的本義是停留居住,而“贓”字的本義是非法所有物,故這個詞的意思是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積存的不義之財。
繁體:宿贓(贓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宿贓的古體字是「㐱贓」。
例句:他被指控宿贓,很快就被逮捕并接受審訊。
組詞:宿命、宿敵、宿怨、宿舍、宿醉
近義詞:囤積、蓄意、聚斂
反義詞:正當、正義、合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