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使臣奉诏出使遠方。《文選·陸機<演連珠>》:“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李善 注:“ 班固 《功德論》曰:‘朱軒之使,鳳舉於龍堆之表。’” 呂延濟 注:“鳳舉,使者如鳳鳥之舉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無辱鳳舉之使,靈怪不召而自彰。”
(2).飄然高舉。 漢 劉歆 《甘泉宮賦》:“廻天門而鳳舉,躡 黃帝 之明庭。”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翕然鳳舉,遠竄 荊 蠻。”
(3).猶言進身,仕途顯達。 南朝 宋 顔延之 《五君詠·向常侍》:“交 呂 既鴻軒,攀 嵇 亦鳳舉。” 宋 司馬光 《送韓太祝維歸許昌》詩:“夫君獨鳳舉,彯然去喧呶。” 清 方文 《潘江如歸舊居夜集有作》詩:“牛溲馬渤庭長積,鳳舉鴻軒道已窮。”
(4).形容舞态優美。 北周 庾信 《看舞》詩:“鸞迴不假學,鳳舉自相關。”
“鳳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使臣奉诏出使遠方
源自古代對使臣的尊稱,以鳳凰高飛象征使命的莊重與高貴。例如南朝鮑照《河清頌》中提及“無辱鳳舉之使”,陸機《演連珠》也以“鳳舉之使”形容使者如鳳鳥般遠行。
飄然高舉
形容超然灑脫的姿态或行為。如漢代劉歆《甘泉宮賦》中“廻天門而鳳舉”,以及曹植《王仲宣诔》用“翕然鳳舉”描繪人物遠行的飄逸之态。
仕途顯達、進身高位
指在官場中獲得晉升或顯赫地位。南朝顔延之《五君詠》以“攀嵇亦鳳舉”比喻結交賢士後的顯達,宋代司馬光詩中“夫君獨鳳舉”也暗含此意。
形容舞态優美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以鳳凰飛舞的姿态比拟舞蹈的輕盈與優雅,如漢代典籍中相關描述。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該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