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鳳舉的意思、鳳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鳳舉的解釋

(1).比喻使臣奉诏出使遠方。《文選·陸機<演連珠>》:“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李善 注:“ 班固 《功德論》曰:‘朱軒之使,鳳舉於龍堆之表。’” 呂延濟 注:“鳳舉,使者如鳳鳥之舉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無辱鳳舉之使,靈怪不召而自彰。”

(2).飄然高舉。 漢 劉歆 《甘泉宮賦》:“廻天門而鳳舉,躡 黃帝 之明庭。”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翕然鳳舉,遠竄 荊 蠻。”

(3).猶言進身,仕途顯達。 南朝 宋 顔延之 《五君詠·向常侍》:“交 呂 既鴻軒,攀 嵇 亦鳳舉。” 宋 司馬光 《送韓太祝維歸許昌》詩:“夫君獨鳳舉,彯然去喧呶。” 清 方文 《潘江如歸舊居夜集有作》詩:“牛溲馬渤庭長積,鳳舉鴻軒道已窮。”

(4).形容舞态優美。 北周 庾信 《看舞》詩:“鸞迴不假學,鳳舉自相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鳳舉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均體現其典雅崇高的文化意象:


一、鳳凰高飛(本義)

指鳳凰展翅翺翔的姿态,象征祥瑞與超逸。

典籍依據:

《說文解字》釋“鳳”為“神鳥”,其飛行動作稱為“舉”。司馬相如《琴歌》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之句,以“鳳舉”暗喻高潔志向 。

引申義:

比喻人的仕途晉升或德行卓越,如《後漢書·張衡傳》注“鳳舉,謂仙去也”,賦予超凡脫俗的意象。


二、使臣遠行(典制義)

古代特指帝王使者持節出巡,取“鳳翔四海”之意彰顯威儀。

制度溯源:

《藝文類聚·職官部》引漢制:“使者擁節,謂之鳳舉”,《漢書·武帝紀》亦載使臣“乘傳鳳舉”,以神鳥喻天子威德遠播 。


三、舞姿翩跹(美學義)

形容舞蹈動作如鳳凰振翅般輕盈飄逸,屬傳統美學範疇。

文藝載錄:

張衡《西京賦》“振朱屣于盤樽,奮長袖之飒纚”描繪舞态,後世曹植《七啟》更以“鳳舉龍騰”直接定義宮廷樂舞的靈動之美 。


文化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鳳舉"詞條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
  3.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編)卷四十六
  4. 《昭明文選》輯錄司馬相如、張衡、曹植相關篇章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來源标注典籍名稱及章節,讀者可查閱權威出版社紙質或數據庫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鳳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比喻使臣奉诏出使遠方
    源自古代對使臣的尊稱,以鳳凰高飛象征使命的莊重與高貴。例如南朝鮑照《河清頌》中提及“無辱鳳舉之使”,陸機《演連珠》也以“鳳舉之使”形容使者如鳳鳥般遠行。

  2. 飄然高舉
    形容超然灑脫的姿态或行為。如漢代劉歆《甘泉宮賦》中“廻天門而鳳舉”,以及曹植《王仲宣诔》用“翕然鳳舉”描繪人物遠行的飄逸之态。

  3. 仕途顯達、進身高位
    指在官場中獲得晉升或顯赫地位。南朝顔延之《五君詠》以“攀嵇亦鳳舉”比喻結交賢士後的顯達,宋代司馬光詩中“夫君獨鳳舉”也暗含此意。

  4. 形容舞态優美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以鳳凰飛舞的姿态比拟舞蹈的輕盈與優雅,如漢代典籍中相關描述。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該詞。

别人正在浏覽...

敗稅八角帽拔葵啖棗半紙包車璧還不極暢毂常秩朝奏暮召池酒林胾酬奠刺臨湊巧戴見地區地質力學發木飛刍格林童話共性貫鬥牛果布寒姿後卻麾下巾帼須眉進位劇聖巨著窺取良策零賣靈慶令日流彩留待鎂光面坯兒木琴拟倫泥沼蓬萊山平型關千歲鶴歸千頭萬緒且是戎钺桑榆之禮善騎誓命太帝忐忑不安同器推演韋娘鼯鼬想慕詳妍謝世